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 男科疾病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科 耳鼻喉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心肌病 >> 小腦脊髓變性症

小腦脊髓變性症


www.cnkang.com  2012-11-8  互联网    
核心提示:小腦脊髓變性症 Friedreich共济失调是脊髓共济失调的原型.属於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的基因定位於第9号染色体.在5~15岁之间出现步态不稳,继而出现上肢共济失调与呐吃.……
  Friedreich共济失调是脊髓共济失调的原型.属於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关的基因定位於第9号染色体.在5~15岁之间出现步态不稳,继而出现上肢共济失调与呐吃.智力往往也有减退.震颤如有出现是属於次要症状.腱反射消失,并有大纤维传导的感觉(振动觉与位置觉)丧失.常见弓形足,脊柱侧凸和进行性心肌病变.血β-脂蛋白缺乏症(Bassen-Kornzweig综合徵,维生素E缺乏症)和Refsum病都具有Friedreich共济失调的某些临床表现,但後者的代谢障碍基础目前不明.
  这些综合徵中有许多是遗传性的;另一些则属散发性.脊髓小脑变性大致可分为三大组:主要由脊髓变性引起的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或多系统萎缩.对这些疾病目前无特殊治疗.
  脊髓小脑变性一组以进行性共济失调为特徵的疾病,是由小脑,脑干,脊髓,周围神经以及偶尔基底节的变性所造成.
  由族群的分析显示,正常人SCA1基因中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的分布范围为6-36个重复;SCA2正常基因范围为16-30个重复;SCA3正常基因范围为12-44个重复;SCA6正常基因范围4-16个重复;SCA7正常基因范围为7-35个重复。至於各型患者基因内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倍增突变的情形,在SCA1为39-83次;SCA2为36-64次;SCA3(MJD)62-85次;SCA6为21-27次;SCA7为38-130次;DRPLA为49-88次(表一)。因为此种异常扩增的基因区域位於基因的表现子(exon)上,基因转录转译後,会产生异常的蛋白质产物。CAG三核苷酸所对应的胺基酸是麸胺酸(Glutamine),所以CAG异常扩增的SCA基因会制造带着一条较长的麸胺酸长链(Poly-Glutamine)的异常蛋白质,这条长链会造成异常的功能及代谢,详细的致病机转,目前尚未完全了解,只是这种异常蛋白质在神经细胞中,长期下来会导致细胞退化并死亡。
  国内对於SCA的常规基因诊断,主要是筛检SCA1、SCA2、SCA3、SCA6、SCA7等五型为主,有时会同时进行齿状红核苍白球肌萎缩症(DRPLA)的检查,其余型别局限於罕见或基因扩增范围太大而没有进行,这也使得SCAs在基因诊断上,仍有未竟完善之处。
  由於SCAs在临床上表现的多样化,且在同一家族的病人可能呈现不同症状之组合,不同之发病年龄和发病时间,使得脊髓小脑萎缩症的命名和分类至今依然非常困难。在近几年来的研究,许多SCA基因皆已被监定出来,也有期刊刊载以聚合酶连锁反应(PCR)来分析SCA基因中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倍增突变的情形,建立了相对应的基因诊断方式,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SCAs的分型,并应用於临床谘询及产前诊断上。
  小腦脊髓變性症为体染色体显性之遗传疾病,目前归纳有二十种以上,致病的基因也都不相同,临床的症状除了小脑退化及萎缩外,有些也会伴随着神经系统的异常,单靠临床的症状表现,有时无法完全区分出型别,因此必须搭配基因筛检的方式,进行正确的分型及诊断。
  显性小脑萎缩症小腦脊髓變性症(Autosomal Dominant Cerebellar Ataxias, ADCAs)依照临床的症状,可以区分为主要的三大类,第一类(ADCA type I)最为普遍,发病年龄在青壮年,患者会有视觉退化、眼球快速转动、智力退化、步态不稳等症状,小腦脊髓變性症(Spinocerebellar Ataxias, SCAs)第一型(SCA1)、第二型(SCA2)及第三型(SCA3)等,均属於此类。第二类(ADCA type II)患者会有渐进式的肌肉退化、视网膜退化、甚至丧失听力,属於早发型的肌肉萎缩症,可能在十岁前就发病,如脊髓小脑萎缩症第七型(SCA7)。第三类的显性小脑萎缩症(ADCA type III),则仅会发生小脑症状,且较晚出现肌肉萎缩僵硬症状,如脊髓小脑萎缩症第五型(SCA5)、第六型(SCA6)、第八型(SCA8)及第十一型(SCA11)等。在台湾地区,显性小脑萎缩症第一型最常见,其中SCA1 占有1.7%,SCA2占有8.6%,而SCA3(MJD)占有24%,不同族群有不同的分布比例,不过仍以SCA3最普遍。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