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脉搏细速无力
2.4 认真监测患儿的神志、心率、尿量、呼吸、循环[2],优质做好休克期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神态变化和精神神经系统的改变。随时掌握病情变化。认真监测生命体征……
2.4 认真监测患儿的神志、心率、尿量、
呼吸、循环[2],优质做好
休克期护理。密切观察患儿神态变化和精神神经系统的改变。随时掌握病情变化。认真监测生命体征,每30min或1h测定、记录一次。注意保暖和预防体温过高,以测肛温为宜,当体温超过39℃,及时物理或药物降温,防止高热惊厥、抽搐。小儿
烧伤后常出现脉搏细速无力,可达140~200次/min,摸触困难,以听心率为准。呼吸节律不整,可达30~60次/min。护士应注意
呼吸频率、节律、肢端及口唇色泽变化,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防止肺水肿、脑水肿及
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2.3 严格遵循输液原则,合理控制输液速度,确保有效抗休克治疗。以“先晶后胶”“先快后慢”“晶胶交叉”补充为原则。按我国
烧伤休克期补液的计算常用公式:第一个24h补液总量(ml)=Ⅱ、Ⅲ度
烧伤面积×体重(kg) 生理需要量。其中K值婴幼儿为2.0,儿童为1.8,生理需要量儿童为每公斤体重80ml,婴幼儿为每公斤体重100ml,第二个24h补液总量为第一个24h计算量的一半加上生理需要量[1]。关键是伤后第一个8h应尽可能补足,一般补给总量的1/2。晶体与胶体的比例一般为2:1。后16h补入其余的一半。输液过程保质保量,均匀输入,按生命体征变化,尿量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2.2 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保障有效静脉输液。由于体液损失,循环血量不足,表浅静脉塌陷,穿刺难,宜选择颈外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大隐静脉等粗大血管,以确保液体及时输入。采用苏州碧园厂家生产的24G静脉套管留置针进行静脉穿刺。此法操作简单,穿刺速度快、易固定、好维持,可持续7d,且管径粗,能迅速达到补充血容量的目的。
2.1 保持
呼吸道通畅,及时给予氧气吸入,特别注意头面部
烧伤或有吸入性损伤的患儿,严密观察
呼吸功能,监测血氧变化,床边备吸引器及气管切开包,及时进行气管切开或插管,保证气道畅通无阻。
脉搏细速无力患儿离开父母和家庭亲人,进入烧伤隔离室治疗后,一切医疗护理和日常生活,全部由医护人员完成。在住院期间我们重点干预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