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白领保健

OL警惕!小心信息焦虑症

www.cnkang.com 2011-9-12 互联网

  一些“过来者”认为,有计划有规律对自己对身边信息充分理解,并有节制地消化新的知识和信息,从而进行归纳与分类,加以记忆,要比一味避开信息进行休克有效得多;而另一方面,生活工作都注意紧张与松弛的交替,不使大脑陷入过于疲劳状态,都对于防止及改善信息焦虑症有很大的帮助。

  记者了解到,就目前医学界情况看,信息焦虑症由于表现与精神病学上的焦虑症状相似,所以其确诊和医治也以传统的医治焦虑症方法为主,除身体机能发生不适的病人需要药物治疗外,更多的是以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为主。

  病症轻重分级

  信息焦虑症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疾病,但由于近年来发病率增高,越来越多人加大对其关注,而有关研究者也按照其症状轻重把疾病分为四级:

  一级:信息焦虑。在没有信息输入的时间或地点,他们会对着周围的一个墙壁、一张纸,甚至自己的手掌心发呆,没准这时候他们正在思考某个游戏的复杂步骤。这时候患者表现为交际能力减弱,脉搏升高,面部肌肉呈红涨状态等。

  二级:信息恐惧。有的患者在持续24小时以上没有接受信息的情况下,出现一种恐慌状态。这时患者往往竖起耳朵,处于戒备状态,手机上突然闪出的一格讯号、一个八卦新闻,都会让他感觉到被信息刺激的感觉,此时他的情绪很容易发生剧烈变化。

  三级:信息抑郁。当没有得到相应的信息刺激,或者他对所获得的信息质量感到失望,患者有时候希望有更大剂量的刺激。如果缺少这种信息来源,患者会表现出情绪上的激烈对抗,变得郁郁寡欢,由于生活规律的紊乱,还会出现腹泻等肠胃问题。这时,患者容易自我隔离。

  四级:信息躁狂。每天接到几十个乃至上百个电话和信息,让患者潜意识有一种英雄心态,觉得周围人谁都不是他的对手,他对人还有点过于傲慢,而这种自我意识很容易在现实世界中触礁。导致他忽而出现怀才不遇的悲哀、忽然因为自己的英雄情节兴致勃勃、忽而出现失败后灰暗至极的感觉。

  三个建议做好自我调节

  医学专家认为,短期的焦虑如同伤风感冒一样正常,对身心、生活、工作没有什么大的妨碍,而长期的焦虑,可能使人面容憔悴,体重下降,甚至诱发疾病,以下是专家对信息焦虑者提供的三点自我调节的建议。

  第一:养成看报习惯。虽然网络能够较快获得大量信息,但是筛选这些海量信息以得出真正需要的资源,需要一个过程,但有人可能存在投篮心理,无论什么信息都看并统统兜进脑海。所以一旦失去信息来源觉得很不适应。传统的报刊可能可以避免这个问题,通过报纸编辑的筛选,阅读可能省心很多,而且还可以看到相关报道的深度分析与评论。

  第二、培养多方面的爱好。信息焦虑者也可能往往是过分依赖信息工具且工作认真的人。他们之所以依恋在互联网等信息来源,是因为他们从中感觉到一些虚幻的快乐,所以如果培养一个别的兴趣爱好,如听音乐、玩乐器等,都可能会转移自己这种过分的信息依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猜你喜欢

编辑推荐

网站首页手机版电脑版
copyright © 2003-2015 www.cnk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