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大全 男科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骨科 肛肠 耳鼻喉 眼科 口腔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常见疾病: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手术室护理 >> 自我效能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

自我效能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


www.cnkang.com  2007-5-22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摘要]  自我效能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本文介绍了自我效能对健康的作用,同时就如何培养自我效能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自我效能;健康教育;护理
   
  临床护理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促进患者康复,维持其最佳的健康状况。患者的健康水平不仅取决于他的生理状况,同时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作为核心内容,在教育、运动和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被广泛研究。自我效能对患者健康的影响也逐渐受到重视。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个体对自己组织和执行某一行为并达到特定目标的能力的信念[1],它不是指能力本身,而是个体对自身能力的一种主观感受。

  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理论,认为一个人除非相信自己能通过自己的行动产生所期待的效果,否则很少具备行动的动机。自我效能在人类的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付出多大的努力、在困难面前能坚持多久、从不幸中恢复的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方式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等[2]。自我效能具有领域特殊性。领域范畴分得越细,情境要求越具体,所测得的自我效能对该领域行为的预测性越好。不同领域的自我效能不同,甚至关联很少,如服药行为的自我效能与锻炼的自我效能相关性很小。自我效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人们经历各种成功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自我效能可以不断地增长,失败经历和其他消极信息有可能削弱它[2]。

  1  自我效能对健康的作用

  治疗干预对健康行为的影响部分是以自我效能为中介的。一系列的研究证明,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都提高了应对自我效能。治疗干预使患者获得的自我效能越高,患者就越可能调动个人的内在力量,努力维持健康促进行为[2]。

  1.1  自我效能在术前术后及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研究证明,在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患者对躯体活动的自我效能是其术后日常生活活动的良好的预测指标。该手术一般可增强患者的躯体活动能力,但一些患者术前对躯体活动存在低水平的自我效能,术后他们的躯体活动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发生恶化[3]。通过让恢复期的心脏病患者掌握运动负荷量不断增加的踏车运动可提高患者的躯体活动能力。个人的躯体运动的自我效能越高,他们恢复地越快,日常活动也越有活力[4]。研究者认为自我效能的恢复是心脏病治疗的基本方面。

  1.2  自我效能对慢性病康复的影响  在一些慢性病的康复过程中,自我效能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对关节炎患者的研究发现,身体损伤相同的人,由于个人的自我效能不同,从而产生不同的身体康复效果;甚至是许多具有高自我效能但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将身体状况恢复到令人满意的水平,当另一些低自我效能、损伤程度较轻的患者,他们时常感到沮丧并且身体机能下降[5]。此外,自我效能的提高还有利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饮食、锻炼和服药等自护行为的培养[6]。

  1.3  自我效能对耐受疼痛的作用  自我效能使疼痛更易于忍受,这一点在临床急慢性疼痛的研究中得到证实。对慢性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控制疼痛的自我效能的增长减轻了疼痛体验的程度[7]。同时,自我效能的增长,也伴随着止痛药应用的减少和疼痛应对策略更有效的应用。

  1.4  自我效能对患者情绪的影响  抑郁、焦虑和恐惧等消极情绪常困扰患者,导致心力交瘁,延迟康复进程甚至病情恶化。患者自我效能的提高不仅能增强对病后生活的自我管理能力,而且能减少消极情绪。研究证明,当躯体失调的严重性和长期性都相同时,高自我效能的个体较少地感到应激和抑郁,而且比低自我效能者更好地运用各种应对策略[8]。同样,自我效能的水平也能预测患者焦虑和恐惧的程度[2]。
由此可见,自我效能在患者康复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实际工作中,护士若明确自我效能对疾病的影响,可提高对患者病情的预测,并有利于选择更为有效的护理措施。如果忽视了这种心理因素,就有可能对病情变化感到迷惑而不知所措。

  2  自我效能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许多疾病特别是一些慢性病,仅靠在住院期间的治疗是很难达到长期控制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培养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利于长期控制病情。此外,人类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良好的环境条件;长期服药会产生不良反应,这些都提醒人们应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这种教育的核心是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和行为干预,改变人们的不健康行为,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9]。

  个人行为的改变可分为三个阶段:采取新的行为,在不同情境中实施这些行为,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这种行为变化[2]。由于自我效能是人类行为的关键因素,它在这三个阶段都起作用。在人们考虑改变有害的生活习惯或进行康复活动之前,个人是否具有调节自身活动的自我效能对能否采取行为起关键作用。如果人们认为他们不会成功,就根本不去尝试;即使尝试,也会在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或面临挫折的情况下轻易放弃。在对尝试戒烟的烟民的纵向研究中发现,成功的戒烟者在一开始就比复吸者和一直在吸烟的人具有更强的自我效能[10]。由于高自我效能有利于个人内在力量的激发、进行行为改变时所需的努力水平的维持、较少出现消极情绪以及促进各种应对策略的有效应用等,都有助于个人在各种情境中维持行为的改变。

  对于易于复发的行为,如吸烟、饮酒和吸毒等上瘾行为的研究发现,个人对上瘾行为调控的自我效能处于低水平时,增加了复发的可能性[11]。各种消极倾向(如应激、抑郁、孤独、厌烦和不安)和消极情境(如社会压力、人际冲突)都有可能降低个人的自我效能。抵制各种消极因素的高水平自我效能和复发后相信自己能够恢复控制的高自我效能都有利于个人成功地保持自我克制。

  3  自我效能的培养

  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不仅要了解患者获得知识、了解知识和改变行为方式的过程,还要了解影响患者自我效能变化的因素,这对于有针地性地制定护理计划和提高健康效果十分必要。

  3.1  通过成功经验积累提高自我效能  通过个人成功经历和观察他人成功示范等获得经验,能够促进自我效能的不断发展。一般来说,成功是需要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获得的,轻而易举取得的成功所建立的自我效能很容易被失败挫伤。根据其他病情相似患者的现身说法或示范,患者会劝导自己,如果他人能行,自己也同样有能力恢复健康。相反,失败的经历(特别是自我效能未建立起来之前)和看到他人虽经高度努力却仍然失败,就会降低自我效能[2]。

  为避免失败对自我效能的不良影响,可将难度大、易产生大量失败的治疗任务,分成几个易于实现、难度逐渐增加的小任务,让患者一步步从易到难的掌握。在这个过程中,患者获得了丰富的成就感。随着经验的积累,个人自我效能不断增长,患者就可以应付越来越困难的情境。成功经验的掌握和积累有助于自我效能持久地增长。

  3.2  通过言语方式促进自我效能的发展  言语方式在提高自我效能的作用上不如成功经验积累有效,但它可以传递健康信息和各种应对策略信息,纠正患者的歪曲认识,指导患者重视应对策略的应用和积极经验的积累。言语方式还可以通过调节人际关系等加强成功经验积累的作用。

  3.2.1  健康信息的选择  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选择使自己免受损失的信息,而不是可以带来收益的信息。研究发现强调对健康益处的健康信息,比强调健康损失的信息对人们的自我效能和进行身体检查行为的影响性要小[11]。根据健康损失劝说人们进行健康检查的信息更有说服力。

  大多数健康信息通过描述疾病的危害及人们对疾病的易感性来引起人们的紧张或恐惧并以此作为推动力,再推荐给人们预防方法作为行为指导。但塞黛尔等人的报告指出,通过强调疾病的严重性和个人对疾病的敏感性来提高人们的危险意识对是否采取预防癌症行为没有或很少有效果。但相信自己能够采取某种行为的自我效能和相信自己能早期查明问题的自我效能,则具有良好地预测性[12]。当自我效能提高时,这种能引起恐惧的健康信息传播有利于人们更有效地采取有益的行为。因此,在传播信息时,要尽量避免采用患者认为无法控制的威胁信息。健康信息的重心应从迫使人们关心健康转变为帮助人们提高培养健康习惯的自我效能。对自我效能水平低的患者,可先向其提供简单的易于掌握的信息,待其掌握后自我效能提升了,再提供给他稍难的信息,这样一步步地进行直至他掌握全部信息。

  为了使健康教育更有效,健康信息应该使人们具有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健康习惯的信念,并提供给他们充分的指导。由于习惯改变的艰难性、持久性,为加强自我效能的持久力,健康信息交流应强调成果需要持续的努力和从暂时的失败中恢复的能力,这样自我效能才不会被少许挫折所破坏。

  3.2.2  运用积极反馈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将患者在健康行为改变上的每一个微小进步及时地反馈给个人,这样可使患者的产生丰富的成就感,促使他们积极的积累个人经验,从而有利于自我效能的发展。同时,告知患者他们在治疗中的成绩证明了他们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反馈证明有助于提高自我效能。这些都促使患者在较长时间内成功地保持健康习惯[13]。如果患者在治疗中的失败,指导患者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并重新调整治疗步骤。

  3.3  强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患者行为改变的长期监控者  患者的行为改变不仅是他个人的事,更应该放入社会影响网络中考虑。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患者长期的力量源泉。对易复发者,家庭人员可以提供无可替代的帮助和监督。在劝患者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时,同时与家属做好沟通,增加家属对此事的关注程度。如果要帮助自我怀疑者取得成功,让他们坚持这一高自我效能观点:成功是可以实现的,可以帮助他们在面临挫折时保持应对努力;指导患者将不幸看作是偶然事件,用建设性的思维方式代替其自我弱化的思维。社会支持如家庭成员和亲近同事的关怀和及时提醒纠正,是自我怀疑者行为改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可以在长时间内促进自我怀疑者改变行为和思维方式。

  3.4  医务人员对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往往根据经验判断患者的预后。这种判断通过对患者的态度、言语、关注水平等传递给患者,并影响患者的康复过程。一般而言,护理人员如果对患者预后有较高的期待,会对患者更加关注,提供给患者更多的情绪支持和进步反馈。这一过程往往能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有利于患者在身体耐力和疾病管理上的改善。相反,若对患者预后存在较低的期待,则有可能降低患者的自我效能而出现功能下降。这一影响过程是双向进行的,患者的进步增加了医护人员的积极期待并提高了治疗帮助的自我效能[14]。医护人员应尽量避免预后判断对患者康复的不良影响。最好是给患者的康复留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参与不但对患者的康复起很大作用,而且能搜集更多的信息,医务人员可以为患者提供一些帮助,以协助患者恢复应对技能。随着治疗的进展,取消暂时地帮助以证明智力结构的进步来自于患者自己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外人的帮助。否则患者会错误的将进步归为外在因素,而不利于自我效能的提高。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关注和培养患者自我效能,有助于更有效的进行护理工作。自我效能的提高是护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目的。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1977,84(3):191-215.

  2  Bandura A.Self-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New York:Freeman,1997,394-453.

  3  Allen JK,Becker DM,Swank RT.The related to functional status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Heart Lung,1990,19:337-343.

  4  Ewart CK,Taylor CB.Effects of early postmyocardial infarction exercise testing on self-perception and subsequent physical activity.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1983,51:1076-1080.

  5  Holman H,Lorig K.Perceived self-efficacy in self-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In R.Scharzer (Ed),self-efficacy.Thought control of action.Washington DC:Hemisphere,1992,305-323.

  6  王君俏,刘明.成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护行为的相关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8(6):429-431.

  7  Altmaier EM,Russell DW.Role of self-efficacy in rehabilitation outcome among chronic low back pain patients.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1993,40:1-5.

  8  Martin NJ,Holroyd KA.The headache self-efficacy scale.Adaptation to Recurrent Headache Journal,1993,33(5):244-248.

  9  黄津芳,刘玉莹.护理健康教育学.北京:健康教育出版社,2002,20-21.

  10  Carey KB,Carey MP.Changes in self-efficacy resulting from unaided attempts to quit smoking.Psychology of Addictive Behaviors,1993,77:219-224.

  11  Meyerowitz BE,Chaiken S.The effect of message framing of breast self-examination attitudes,intentions and behavior.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7,52:500-510.

  12  Seydel E,Taal E.Risk-appraisal,outcome and self-efficacy expectancies:cognitive factors in preventive behavior related to cancer.Psychology and Health,1990,4:99-109.

  13  Blittner M,Goldberg J.Cognitive self-control factors in the reduction of smoking behaveior.Behavior Therapy,1978,9:553-556.

  14  Litt MD.Self-efficacy and perceived control:Cognitive mediators of pain toleranc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4:149-160.

  作者单位: 110001 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相关阅读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