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专题:前列腺炎颈椎病高血压心内科糖尿病痛风冠心病宫颈疾病关节炎肝病癌症呼吸内科感冒神经内科分泌内科泌尿内科消化内科整形

18F-FDG 与11C-MET 联合PET/CT显像诊断颅脑感染一例

www.cnkang.com  2007-1-15 16:00:00  中华康网

18F-FDG 11C-MET 联合PET/CT显像诊断颅脑感染一例

福建省立医院 PET-CT 中心 ( 350001 )
王雪梅 林美福 何品玉 陈彩龙 李松 戴红峰 陈国宝 李君霞 林晓晶

  患者,男性,69岁。左侧肢体无力1年,近三月加重,在外院行颈动脉支架,病情未缓解,近一周出现喝水呛咳,意识时清醒时模糊,一天前突发性昏迷伴四肢抽搐一次,注射镇静药后恢复。不伴恶心、呕吐等。外院头颅CT检查:提示颅脑多发占位。MRI示:两侧额叶、顶叶、胼胝体后部与压部及临近的基底节区、中脑右侧部、桥脑、小脑广泛分布的边缘不清的片状病灶,增强后小部分强化。考虑胶质瘤可能性大,不能除外部分脑梗塞。18F-FDG显像:PET双侧额叶、双侧顶枕叶及右侧桥小脑角处见多发不同程度片状及斑片状放射性异常浓聚灶,SUV约为9.7-31.0,左侧顶枕叶病灶最大约3.4cm×2.6cm,CT相应部位可见稍高密度斑片影,CT值约36-40HU,周围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CT增强扫描双侧额叶未见明显强化灶,双侧顶枕叶见少许片状轻度强化区,CT值约44-55HU。PET/CT全身其它部位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及软组织密度影;隔日11C-MET显像:PET右侧额叶、左侧顶枕叶见多发不同程度斑片状放射性异常浓聚灶,同18F-FDG显像相比病灶范围小,左侧顶枕叶最大病灶约为2.9cm×2.2cm,CT相应部位可见稍高密度斑片影,CT值约36-40HU,周围可见片状低密度影,右侧侧脑室受压变窄,其余脑实质内未见明显放射性异常浓聚。18F-FDG 与11C-MET 联合PET/CT结果提示脑实质内多发高代谢病灶,考虑颅内感染性病变可能性大。患者于一周后行穿刺活检。病理为活检组织变性坏死和出血,内有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细胞浸润,周围脑胶质细胞轻度增生。综合考虑为脑内的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经抗炎治疗后患者症状逐渐好转。讨论:脑内的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也称假瘤型炎性肉芽肿感染,比较少见,感染征象隐匿,常无急性颅内感染及全身感染病史,早期不易诊断。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临床医生所忽视,需手术或活检明确诊断,但术前常难以确诊,易误诊为脑胶质瘤。对于颅内的病变,18F-FDG 与11C-METPET/CT显像诊断有以下可能: 1. 18F-FDG 与11C-MET PET/CT显像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且范围及程度基本匹配,常见于一些代谢程度高的肿瘤或脑转移病灶。本例患者单看 18F-FDG PET/CT显像的表现首先考虑颅内肿瘤,又因为多发的高代谢病灶应首先考虑颅内转移病灶,但该患者在全身其它部位没有找到原发灶,颅内病灶没有明显的水肿灶,而且与11C-MET图像表现的不一致,因而我们暂时除外转移病灶。 2. 18F-FDG及11C-MET PET/CT显像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且范围及程度基本不匹配,有二种可能性。第一种可能: 11C-MET PET/CT显像病灶多于18F-FDG PET/CT显像病灶,常见于一些低度恶性的肿瘤,比如胶质瘤Ⅰ、Ⅱ级,这是因为脑内正常情况下能量由葡萄糖代谢来供氧,因而本低比11C-MET的本地高,对病灶的比对度低。而11C-MET在这方面具有良好优势。第二种可能: 11C-MET PET/CT显像病灶少于18F-FDG PET/CT显像病灶,常见于一些感染性病变或良性病变。 本例患者18F-FDG PET及11C-MET显像不一致。综合上述情况考虑颅内感染可能性大。建议患者穿刺活检,结果病理证实为脑内的非特异性炎性肉芽肿。

参考文献:Da Rocha AJ, Maia AC Jr, Ferreira NP, Granulomatous disease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Top Magn Reson Imaging. 2005 Apr;16(2):155-8

 

  • 两性
  • 男人
  • 女性
  • 母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