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大全 男科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骨科 肛肠 耳鼻喉 眼科 口腔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常见疾病: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肝胆外科学 >> 超声介导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研究

超声介导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临床研究


www.cnkang.com  2007-4-17  中华康网

  摘要 目的:报告经CT和B超检查确诊的40例,43个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瘤体最大15cm×13cm,最小4cm×4.2cm),收到良好疗效。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瘤内直接注射治疗。结果肿瘤完全消失14例;瘤体缩小80%以上21例;瘤体缩小50%~80%3例;失访2例。结论:平阳霉素瘤内用药量小,无明显副作用。治疗后病例随访最长时间3年以上,疗效稳定,提示了超声引导下平阳霉素瘤内直接注射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其方法简便、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关键词: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超声引导平阳霉素瘤内注射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在肝脏良性肿瘤中发病率很高,瘤体较小时无明显临床症状,瘤体过大可有肝区不适,胀痛感,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可导致心功能不全或凝血机制障碍,甚至破裂出血危及生命。

目前,国内外临床的主要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和介入性栓塞术。但往往由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生长部位靠近大血管,瘤体过大、多发、融合等诸多因素,使手术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介入性插管栓塞、硬化术创伤较大,有一定痛苦[1]

  借鉴平阳霉素(Pingyangmycin,PYM)治疗小儿头面部表浅血管瘤及淋巴管瘤的成功经验,作者等探索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向瘤内直接注射PYM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并在B超实时动态监视下观察针尖到达的部位、药物弥散情况。4年多来,应用于临床患者收到良好效果,为临床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开辟了新径。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系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男性11例,女性29例;年龄27~70岁,平均42.6岁。40例共43个肿瘤,所有患者均经B超、CT检查确诊为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肝右叶34例,37个肿瘤;肝左叶6例,6个肿瘤。瘤体最大15cm×13cm,最小4cm×4.2cm。每例疗程结束后定期用超声仪观察瘤体变化,治疗前后的超声图像改变并留片记录。瘤体测量采取同一体位瘤体两个垂直最大径相乘积表示,再计算出与原瘤相比缩小的百分比。

  1.2 方法

  根据B超和CT提供的肿瘤部位,患者取仰卧或侧卧位,选择皮表距肿瘤前方间隔正常肝组织最短部位为穿刺途径。穿刺区域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无菌探头确定穿刺点,以荧光屏显示病变清楚,穿刺引导虚线恰好通过病变部位为宜。然后用2%普鲁卡因经穿刺点局麻至腹膜,再用穿刺导针穿过皮肤至腹膜前停针并固定于穿刺探头上。嘱患者屏住呼吸,将多孔PTC针(21-22G)经引导针腔内迅速刺入肿瘤内并抽出新鲜血液。然后,将准备好的药物在荧光屏监视下缓慢注入血管瘤血窦内,并使其均匀弥散,瘤体较大时可多点注射。术毕用无菌纱布敷盖针眼,临床观察2小时。

  用药量为PYM8~16mg溶于生理盐水,外加地塞米松5mg,根据瘤体大小给药2~5次为1疗程,每周1次,PYM总量不超80mg。具体给药量根据瘤体截面积4~5cm治疗两次,每次药量8mg;5.1~8cm治疗3次,每次药量8mg;8.1~12cm治疗3~4次,每次药量8~16mg;12~15cm治疗4~5次,每次药量16mg。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治愈:14例,16个肿瘤,瘤体完全消失,随访无复发。

  显效:21例,22个肿瘤,瘤体缩小80%以上,随访无增大现象。

  有效:3例,3个肿瘤,瘤体缩小50%~80%,随访无增大现象。

  2.2 治疗结果及追踪观察

  随访观察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3年以上。观察指标为瘤体缩小程度(%)。结果,疗程结束时观察全部病例43个肿瘤,瘤体平均缩小69.2%;治疗后1年观察31个肿瘤,瘤体平均缩小86%;治疗后2年观察26个肿瘤,瘤体平均缩小91.3%;治疗后3年观察25个肿瘤,瘤体平均缩小93.5%。

  在治疗过程中可观察到,第1次治疗时,穿刺针进入瘤内可顺利抽出血液,瘤体大且血运丰富者尤为明显。注药1~2次后瘤内血液吸出明显减少,缩小幅度大的肿瘤不易吸出血液。超声图像显示,治疗前瘤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反射区,其间伴有许多强回声带相互交错呈网状,瘤体边界清楚,包膜完整,形状较规则。经治疗后缩小的肿瘤内部网状结构已不清楚,回声增强且不均匀,边界欠清楚;完全消失的肿瘤多数显示无明显的肿瘤痕迹,部分病例则表现为原肿瘤部位呈片状强回声区,形状不规则,无明显肿瘤形态。

  2.3 不良反应

  5例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2℃;3例出现恶心、厌食等胃肠道反应;1例上腹疼痛(主要是腹膜麻醉不充分所致),以上症状均在对症处理后数小时内缓解,24小时内恢复正常。穿刺后患者B超观察,未见有出血和渗血现象,也无其它严重并发症出现。

  2.4 典型病例

  例1,女,48岁。CT和B超显示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10.2cm×5.7cm,因肿瘤位于右叶近膈顶部位,手术切除难度大,故选用本法治疗。1994年开始连续治疗4次,疗程结束时瘤体缩小至3.9cm×2.4cm,同年12月复查病变已模糊不清。以后每年复查病变区域已无肿瘤痕迹,治疗后整4年无复发现象,图1。

    

a治疗前瘤体10.2cm×5.7cm   b治疗4次,疗程2+月,肿瘤缩小至3.9cm×2.4cm

图1 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

  例2,女,51岁。CT及B超显示肝内多发血管瘤,最大9.7cm×5.6cm,位右叶膈面。1994年4月经3次治疗后瘤体缩小至5.6cm×2.4cm,1995年4月缩小至4cm×1.5cm,边界不清,呈片状增强区,图2。

    

a治疗前瘤体9.7cm×5.6cm    b治疗3次,疗程1年,肿瘤缩小至4cm×1.5cm

图2 肝右叶海绵状血管瘤

  例3,男,70岁。患者自觉右上腹疼痛,影像学检查为肝右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15cm×15cm,患者首诊经本院放射科行血管造影下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后肿瘤未见缩小。1995年8月改用本法治疗,B超显示瘤体巨大,内有局限性无回声区,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周围有静脉包绕。穿刺抽出黄色液体,细胞学检验阴性,经4次治疗瘤体逐渐缩小至9.8cm×9.5cm,患者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因心脏功能不好,暂时停止治疗。1998年3月复查,见瘤体9.6cm×8.8cm,未见有增大现象。观察时间2年7个月,图3。

    

a治疗前瘤体15cm×15cm   b治疗4次,疗程结束后2年7个月瘤体缩小至9.6cm×8.8cm

图3 肝右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3 讨论

  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现日益增多,临床治疗方法仍以手术为首选。如瘤体过大,多发或生长在第1、2肝门附近及膈顶等部位,往往手术难以切除,且不无风险。我院腹科有52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剖腹手术治疗,手术完整切除35例,其中30例位于肝脏左叶,仅5例为肝右叶,另17例因瘤体大或靠近肝门区血管生长未能切除,仅行肝动脉插管栓塞术或肿瘤贯穿缝合,微波凝固等。本文40例(43个肿瘤)中,有34例肿瘤位于肝右叶,6例位于肝左叶,经超声引导瘤内注射PYM治疗免除手术,疗效显著。

  近几年来,不少学者提倡用介入栓塞术方法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有学者认为通过肝动脉造影,栓塞剂可在瘤区高浓度聚集[2.3],有学者发现有静脉分支分布于瘤内[4],尚有人认为瘤内有动、静脉双重供血[5]等仅做肝动脉栓塞,难收全功。插管栓塞术往往需反复多次才能奏效。为了定位准确,主张剖腹直视下做动脉栓塞之人亦有之[1],加之使用不同栓塞剂无不良反应。

  PYM具有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的作用,而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内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血管腔隙相互吻合形成血窦、窦壁内衬以内皮细胞[6,7],PYM注入后可在局部高浓度积聚,破坏血窦内皮,从而抑制血管瘤的发展,达到治疗目的[8]

  作者在近4年的时间里采用此方法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40例(43个肿瘤),结果认为,此方法与手术和动脉插管栓塞术比较有如下优越性:

  1)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采用21~22G细针,创伤极小,患者无痛苦,在B超实时动态监视下完成操作,准确、安全、简便,费用低无需住院在门诊即可完成治疗,无放射线损伤。2)瘤内注射PYM治疗血管瘤的理论基础是使瘤内血管内皮细胞迅速萎缩、退化、使瘤体缩小至消失,无需关注其血运的来源如何。3)不受瘤体大小、生长部位及肿瘤数目的限制,通过超声引导可以避开大血管。4)PYM虽属抗肿瘤药物,但其毒副作用低对体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损伤轻微,而且瘤内注射用药量小,并在局部高浓度聚积。本组病例治疗后肝功能和常规血细胞检查,无明显异常发现。此药注入瘤内,未见有刺激症状出现。5)40例患者经治疗后1~4年追踪观察,疗程短,疗效显著,远期效果稳定,经治疗后原缩小或消失的肿瘤部位无增大或复发现象。

  综上所述,应用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平阳霉素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与传统手术和插管栓塞术相比,有其实用之处。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B超室(天津市300060)

  参考文献

  1 谢宗贵.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血供及介入治疗.新消化杂志,1996;4(1):46

  2 赵仲蓉.肝脏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碘油栓塞治疗及血供研究.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1):472~5

  3 Yamamoto T. Spontaneous rupture of hemangioma of the liver: treatment with transcatheter hepatic arteriol embolization. Am J Gastroenterol, 1991;86(6):1645~1648

  4 赵日省.包膜外剥离法切除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实用外科杂志,1989;9(5):268~9

  5 潘成恩.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双重供血外科处理.中国肿瘤临床,1994;21:579~81

  6 李国威.肝脏海绵状血管瘤血供来源及硬化栓塞治疗的研究.中国肿瘤,1994;3(2):25~7

  7 段承祥.肝脏血管瘤CT表现的病理基础.中华放射学杂志,1990;24(5):263~5

  8 郑勤田.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附210例临床分析).中华外科杂志,1991;29(5):290~1

相关阅读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