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问题。其中,股骨头坏死疾病因为它逐年增长的发病率和严重影响患者行走能力的原因而被广大老百姓重视。那么,你了解股骨头坏死吗?你知道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防治股骨头坏死吗?
一、 什么是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ONFH)又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股骨头坏死是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为什么股骨头容易坏死?
人体骨骼在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骨坏死,而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最高,这主要由生物力学和解剖学方面的特点来决定的。
生物力学因素
1、负重大。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支撑着整个躯干的重量,长期保持着这种较大的压力,不但容易造成结构上的损伤,而且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
2、剪切力。髋关节不同于其他负重关节那样两骨端关节力线垂直,股骨干与股骨头颈之间形成132度的角,躯干的重力是由髋臼通过股骨头,颈移行至股骨干,力线不垂直,头颈所承受的生理压力要比其他关节大得多。
3、活动范围大。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仅次于肩关节,伸展、内收、外展、旋转等。能完成各轴向运动,损伤的机会也较多。
解剖学因素
股骨头坏死多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解剖结构的特殊。股骨头的血供主要依靠髋关节囊外动脉环发出的外侧支持带和内侧支持带动脉,血管的吻合支量少且薄弱,当一支血管被阻断而另一支不能及时代偿时,即会造成股骨头的供血障碍。股骨头侧支循环少,容易受损而使软骨下发生骨坏死。
三、 股骨头坏死病因有哪些?
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约60多种),比较复杂,难以全面系统地分类,这与发病机理不清有关,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临床诊治中归纳出了几种常见的致病因素,虽然病因不同,但其共同的病理表现是股骨头缺血,比较一致公认的理论是血液供应受阻。
创伤导致股骨头坏死(30%):
如外力撞击引起股骨颈骨折,髋关节脱位,髋关节扭挫伤等,创伤是造成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因素,但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与否,范围大小,主要取决于血管破坏程度和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股骨头的血供是通过股骨颈基底的一个动脉环供应的。股骨颈骨折不可避免地导致血管的损伤,有60%-70%的可能导致股骨头坏死。
药物导致股骨头坏死(25%):
如因气管炎,哮喘,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糖尿病,皮肤疾患等,而长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由于大量或长期使用激素,是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原因之一,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双侧同时发病多见,且一半以上均患者先一侧发病,经数月或数年后,另一刚才发病,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浮肿,胸闷,下肢功能受限等。
酒精刺激导致股骨头坏死(18%):
慢性酒精中毒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长期大量的饮酒而造成酒精在体内的蓄积,导致血脂增高和肝功能的损害,血脂的升高,造成了血液粘稠度的增高,血流速度减缓,使血液凝固性改变,因而可使血管堵塞,出血或脂肪栓塞,造成骨坏死,临床表现为酒后加重。股骨头坏死的发生与个体酒精代谢率有关。
四、股骨头坏死有什么表现?
早期可无临床症状,一般会通过核磁共振可发现股骨头坏死。所以,核磁共振是诊断股骨头坏死最敏感、准确的检查方法。
后期逐渐出现临床症状:
1、疼痛
最早出现,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持续性或间歇性,逐渐加重,严重时甚至影响睡眠。最明显的部位是大腿根部。
2、活动受限
早期正常或轻度受限,最先出现的是内旋受限。
3、跛行
早期可有间歇性跛行,休息后好转,晚期持续性跛行。
4、体征
局部深压痛:典型部位是腹股沟区的中点和内收肌止点。
叩痛:大转子叩痛和纵向叩痛。
Thomas征阳性:患者仰卧,当患者双下肢放平到检查台上时,出现腰椎前突者为阳性。又令患者双手紧抱住一侧屈膝的下肢,此时腰椎可贴到检查台,对侧下肢不能放平者,表示此侧有病变。
“4”字试验阳性:“4”字试验操作方法:患者仰卧,一侧下肢伸直,另侧下肢以“4”字形状放在伸直下肢近膝关节处,并一手按住膝关节,另一手按压对侧髂嵴上,两手同时下压。下压时,骶髂关节出现痛者,并且或者曲侧膝关节不能触及床面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