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心内科
加入收藏

66岁大妈得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压常年控制不达标是诱因

    发布时间:2023-01-24    编辑:魏晓冬
        浏览量:4743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患者为66岁女性,因“胸闷、气短半月余,近3天症状有所加重”来我院就诊。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平日里血压未控制达标。经详细检查,确诊高血压性心脏病。经过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各项指标均在好转,胸闷、气短症状基本消失。


【基本信息】女、66岁

【疾病类型】高血压性心脏病

【就诊医院】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0年8月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呋塞米注射液、注射用硝普钠、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7天,1个月门诊随访复查

【治疗效果】病情得到控制,各项指标均在好转,胸闷、气短症状基本消失 


一、初次面诊

2020年8月,一位老年女性患者在家属陪同下前来就诊。通过详细沟通得知,患者自觉胸闷、气短半月余,近3天症状有所加重。10多年前曾确诊过高血压,一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近年来未系统体检复查过。平日里血压未控制达标,基本在150/90mmHg左右,有时可以高达180/100mmHg。患者双下肢存在对称性水肿,夜间偶有阵发性呼吸困难,睡觉需要高枕卧位。安顿好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 ST-T改变;心脏彩超显示左心房以及左心室增大,室间隔增厚,LVEF45%。初步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二、治疗经过

在与患者及家属就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沟通后,患方表示愿积极配合治疗。由于动态血压监测显示患者整体血压控制欠佳,首先调整用药方案,将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换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根据服药后血压耐受程度,调整用药剂量,同时结合静推呋塞米注射液以及静脉泵入注射用硝普钠纠正心衰、改善水肿。尽可能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心率最好控制在70次/分以下。由于患者心率未能控制达标,加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既可以控制心室率又可以预防左室重构。同时为了确诊高血压性心脏病,进一步行冠脉CT检查,结果显示左前降支混合斑块,管腔轻度狭窄,可排除冠心病引发的心力衰竭。



三、治疗效果

在系统调整降压药物、纠正心衰治疗,积极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改善之后,患者血压为130/70mmHg左右,心率可以控制在70次/分以下。入院7天复查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有所改善,双下肢水肿情况完全改善,夜间睡眠质量较好,不会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并且睡觉时基本可以平躺不会憋醒。正常活动时基本不会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其余各项检查指标均有好转趋势,故准许出院。出院前嘱咐1月后复查。


四、注意事项

很高兴患者在进行积极治疗后,不适症状缓解,病情得到控制。在出院后,患者要注意严格控制生活方式,注意低盐低脂饮食,运动减肥,多吃新鲜水果蔬菜,注意增加全谷物类食物的摄入,同时注意戒烟戒酒。注意定期来医院进行体检,平日里在家中注意每周选择1天来监测血压以及心率,在血压不稳定的时候要每天监测血压。当患者出现胸闷、气短或者呼吸困难等不适症状时,要及时就医。


五、个人感悟

长期血压高,控制不佳,逐渐可刺激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出现肥大并发生间质纤维化,导致患者出现心脏形态改变,本例患者就是这种情况。如果想要更好地预防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出现,一定要注意积极控制好血压,同时结合生活方式干预改善。对于存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患者,尤其是目前已经出现心力衰竭表现的人群,更要加强二级预防用药治疗。

    擅长:心内科急、危、重症的抢救及治疗,如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重危病人的抢救。
    擅长: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性治疗。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治疗。
    擅长:心内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如高血压、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
    擅长: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疾病的诊治。
    擅长: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及按装永久起博器、心源性休克IABP应用抢救、心律失常、心衰和高血压的防治等诊疗工作。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治疗。
    擅长:心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如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病、心肌病等。
    擅长: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常见疾病的诊疗和肺动脉栓塞等疑难病的救治。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房颤、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衰、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病、房间隔缺损、风湿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