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医学影像科的诞生和沿革医学影像科的前身是放射科,诞生于建院初期。由于医院新建时规模较小,放射科只有一名医生、及三名刚从卫校毕业的技术员,设备也极其简单落后,仅为30mA的普通X光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量的增长,放射科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员陆续增加,设备也逐步改善更新为200mA的X光机。1982年从华山医院调至岳阳医院担任放射科主任的汪守中...   展开>>

介绍: 医学影像科的诞生和沿革 医学影像科的前身是放射科,诞生于建院初期。由于医院新建时规模较小,放射科只有一名医生、及三名刚从卫校毕业的技术员,设备也极其简单落后,仅为30mA的普通X光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业务量的增长,放射科也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员陆续增加,设备也逐步改善更新为200mA的X光机。1982年从华山医院调至岳阳医院担任放射科主任的汪守中医生,对放射科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放射科进入了第一个业务快速发展期,开展的业务项目和职工的收入都得到同步增长。1983年医院放射科第一次分进两名本科医学生,之后每年都有计划加入新生力量,使放射科人才和医教研的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为了使放射科的业务项目尽快拓展,医院领导在资金使用上给予了极大的支持,逐步购置800mA岛津X光机,该机包括普通拍片机、胃肠机、体层摄影机,大容量的设备,使当时各类造影、体层摄片迅速开展起来。1985年医院引进了第一台我国自己研制的第一代头颅CT机,尽管只局限于头颅五官的检查,扫描时间长(扫描一层2分56秒),但为放射科的业务发展及人员的技术培养起到了重要作用。1995年医院整体搬迁至大柏树新院址后,同步引进丁永生医生担任放射科主任,丁永生主任以其精湛的业务技术、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踏实的工作作风,克服种种困难,带领科室团队在医教研各方面稳步发展。1996年购置了岛津4800CT机,2000年更新GE单排螺旋CT,2001年购置了飞利浦1.0T磁共振扫描仪,2005年购置了飞利浦DSA,之后 相继购置了CR、DR、乳腺数字X光机。2008年医院正式建立PACS系统,至此,医学影像科真正进入了图像数字化、报告无纸化时代。医学影像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应,从医院刚搬迁时的几万元月收入,发展到2008年月收入150多万,工作人员也从十几名发展到三十多名。2009年上半年,医院引进了常时新博士担任放射科主任,他新的管理理念,给放射科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很强的科研能力使放射科在科研方面往前跨了一大步。2009年下半年医院购置了GE64排CT机,更快、更薄、更清晰的扫描使医院三维重建、冠状动脉CT造影及全身血管CT造影得以开展,为临床的诊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借助64排CT机安装之际,影像科进行了全面装修和局部改建,宽敞的候诊区、简洁的护士服务台、先进的电子叫号系统,使影像科布局更合理、工作流程更规范。2009年放射科总收入接近2000万,2010年有望达到2500万,取得历史性突破。目前放射科已从一个普通的医技科室发展成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医学影像科,她的作用越来越被临床所认可和依赖。 医学影像科管理工作的逐步完善 (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1、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医院申报三级甲等医院,借医院上等级之际,放射科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以后随着上海市放射质控督查的开展,根据质控要求及科室实际情况,先后更新、补充了部分制度,并制订了一套各个职务及岗位的职责,使科室的管理更完善和有序。 2、奖金分配制度日趋完善 医学影像科的奖金分配也随着科室的发展而发展,从开始的平均分配"吃大锅饭",到根据职称、工龄、工作量、工作质量分配,到目前的集学历、职称、工龄、岗位、工作量、职务、工作质量等为一体的软件,使奖金分配更合理,最大限度调动科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人才建设工作循序渐进 医学影像科人员是由医生和技术员两部分组成。1995年前放射科医生中没有硕士或以上学历,1995年起,院领导和医学影像科主任重视了科室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通过引进、招生培养、在职培养等途径,培养了不同层次的人才,加强了人才梯队建设,目前放射科有博士学历1名,硕士8名,技术员中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占90%,使放射科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队伍更为完备,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了从业务上提高每个工作人员影像分析能力和诊断能力,科室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为每一位职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学习平台,建立每天读片制度、每月业务学习制度、证实病例讨论制度等,还通过选派人员外出进修;经常参加全市乃至全国重要的学术会议、参加高水平的学术讲座等业务培训,使大家开拓了眼界、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二)医学影像科医疗工作的发展 1、疗设备不断更新 1976-1982年,30-200mA X光机,仅开展常规X光摄片、常规胃肠造影、妇科造影等。 1983年,岛津800 mA X光机,开展了胃肠双重造影、静脉尿路造影、及其他造影、体层摄片等 1985-1993年,国产CT,开展头颅CT检查。 1996-2009年,岛津4800、GE单排螺旋CT,开展全身CT检查 2001年,飞利浦1.0T磁共振扫描仪,开展全身MR检查、功能成像、MRCP、MRU、MRM、MRA等。 2005年,飞利浦 DSA,开展了冠脉造影术、冠脉造影+PTCA+支架、冠脉造影+PTCA、PTCA+支架、冠脉造影+电生理、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术、颈动脉造影、肾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脑血管造影、脑内动脉瘤栓塞、下肢血管造影、腔静脉支架植入术、肿瘤介入治疗、食管支架植入、胆道支架植入、输尿管支架植入、椎体成形术、骨成形术等 2006-2007年,CR、DR,实现了普通摄片的数字化。 2009年5月,GE2000D乳腺数字X光机,开展了乳腺检查工作。 2009年10月,GE64排CT机,开展心、血管CTA、全身血管CTA、三维重建(骨关节、耳蜗、病灶重建等)等项目。 2、务量逐年上升 随着医院的发展,影像科的工作量逐年上升。建院初期每天摄片十几人次,2010年每天检查约400人次(包括平片、CT、MR);1995年医院刚搬迁至甘河路时,影像科一年总计工作量不足200万,2010年达到全年2500万左右。 3、管室工作 医院于2005年购置了DSA设备,经过几年的发展,介入诊疗病人数量从少到多,从简单病例到复杂病例,导管室收入也从几十万到2009年的一百万左右。导管室原来为放射科的一部分,为了使医院介入诊疗工作更加发展壮大,2008年上半年导管室相对独立,按照医院的管理要求,着手制定了导管室相关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并在经济上给予独立核算、人员配置上增设独立专业人员,配备护士两名,技术员一名。目前导管室人员稳定、结构合理、业务发展快速,是医院介入诊疗工作的一个平台,以满足医院不同科室开展介入诊疗工作的发展和不同需求。 医学影像科教学工作的发展 影像诊断过去隶属于西医诊断,归属于西医诊断教研室管理。1996年成立独立的医学影像教研室,由丁永生担任第一任教研室主任。随着中医药大学教学工作的改革,课时数从36学时到现在的两个学院总共72个学时;教科书从西医诊断中的一小部分到现在的独立的影像学教科书;教学内容也根据目前影像诊断的现状,摈弃了陈旧的内容,而详细讲解目前所开展的各项检查和诊断,并加入影像诊断新的进展;教学手段从板书、幻灯片到现在的多媒体教学。除中医药大学理论课教授外,医学影像科还承担五年制及七年制大学生的实习带教及研究生、住院医师、留学生的轮转带教工作。 医学影像科科研工作的发展 医学影像科在2003年科研工作全面起步。田芳医师的院级课题《MRCP结合常规MR扫描诊断胆管阻塞性疾病》是科室的第一个科研项目。以后又陆续有医生中标院级课题。鲍虹医师2008年底中标的上海市卫生局课题《运用B-FFE技术筛选针灸治疗三叉神经痛适宜病例的临床研究》是科室的第一个局级课题。 2009-2010年科室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杏林团队。2010年常时新主任中标上海科委重点创新项目《CMB含铁血黄素铁沉积量对出血性中风预警的实验研究》。近年来科室每年发表论文2-4篇。 医学影像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1976年-2010年间,医学影像科多次被评为医院先进集体。1997年,被评为上海市卫生局先进集体。丁永生主任被评为第一届优秀岳阳人。2009年,科室荣获"一星服务窗口"。2010年,荣获"二星服务窗口"。2010年上半年度精神文明单项奖评选中,荣获"优秀学习型科室奖"。  收起>>

专家列表

    暂无专家信息!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