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87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规模较大的中医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基地之一,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的组成科室,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点。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科室充分发挥中医药治...   展开>>

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成立于1987年,是全国最早建立的、规模较大的中医肿瘤临床、教学、科研基地之一,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广州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的组成科室,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点。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所在单位。科室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特色和优势,在采用中西医结合手段治疗肺癌、肝癌、大肠癌、胃癌、鼻咽癌、食道癌、乳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肿瘤康复、癌症疼痛等方面也有深入的研究。科室开展了肿瘤多学科、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如肿瘤中医药治疗,包括内服、外用中药、静脉滴注抗肿瘤中成药、中药直肠滴注、针灸等;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微创治疗(介入、射频消融、高频超声聚焦治疗);深部热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内分泌治疗等。科室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先后主持及参与国家“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荣获全国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部级)乙等奖等多项奖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所在地,为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立的中医肿瘤重点专科。肿瘤科病区为专科的主要临床基地之一,开放病床40张,内设高级单间、双人间、标准三人间、急症监护室等。科内每年收治的病人数约2000多人次,病人来源遍布全国各地及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港澳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外地患者占50%以上。二肿瘤科秉承“以病人为人中心”的宗旨,开展优质医疗服务,多次被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评为先进集体。肿瘤科内拥有周岱翰、陈玉琨、叶小卫等国内知名教授。周岱翰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学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陈玉琨教授从医三十余年,为知名中医专家,硕士生导师。叶小卫副教授为归国留学人员、硕士生导师,意大利波洛尼亚大学心血管研究所客座学者,科室主要负责人,长期开展导管介入技术治疗各种肿瘤及心血管病变,现兼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及秘书。肿瘤学教研室副主任、科室副主任蒋梅主治医师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工作,对治疗原发性肝癌、支气管肺癌有丰富经验。科室学术骨干有罗定新、黄学武等主治医师。学术队伍老中青结合,80%以上人员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学历。主要医疗特色:1.局部与全身结合,保肝与抑瘤兼顾治疗中晚期肝癌:原发性肝癌为癌中之王,中晚期肝癌病情凶险,有效治疗手段缺乏。根据“肝病传脾”中医理论,结合局部肝动脉化疗栓塞、超声聚焦、射频消融等介入治疗以及大肠给药等疗法,以健脾祛瘀方全身给药养肝抑瘤,检测肝脏储备功能(ICG靛氰绿排泄、OGTT糖耐量)指导治疗措施的实施,研究高效低毒的肝动脉灌注药物亚砷酸、喜树碱注射液等,使抗癌与改善肝功能协调统一,达到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为中晚期肝癌患者拟定最佳治疗方案。开展“肝癌”证的研究,探索肝癌中医证型与实验相关指标的内在规律。研制的“莲花片”获广东省科委科技成果三等奖。2.发挥中医特色,补气益肾治疗各种恶性肿瘤: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仍缺乏特效治疗手段,肿瘤科发挥中医药在肺癌综合治疗中的优势,使病人顺利渡过围手术期和放、化疗期,强调补气益肾,对治疗老年肺癌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开展综合治疗研究,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科委、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学校等各级课题10项,治疗肺癌系列方药成果获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乙级奖、广东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鹤蟾片获准生产并入选中成药部颁标准。其它如乳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各种肿瘤,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均取得显著疗效。3.中西医结合,开展肿瘤急症抢救:随着医学发展,癌症的治愈率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肿瘤本身引起和治疗后出现的急症患者也在不断增加,如果抢救不及时,甚至误诊误治,可能导致突发死亡,使病人失去抗癌治疗的机会。肿瘤科病区拟设监护室,配备各种监护仪、呼吸机、气管插管等设备,对肿瘤急症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迅速抢救,以赢得进一步治疗的重要时机。肿瘤科是全国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肿瘤治疗中心的组成科室。科主任林丽珠教授为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副秘书长,常委,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州抗癌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名老中医周岱翰教授的学术继承人。主持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课题“提高肺癌中位生存期的治疗方案研究”等多项课题。科室学术队伍老中青结合,80%以上人员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或学历。科室其他主要成员有刘展华副主任医师、关绍光主治医师、周京旭主治医师、张恩欣医师、陶志广医师、郑心婷医师、邱二妹护长以及博士后、博士、硕士若干名。开展的主要特色疗法:1.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突出中医特色,针对现代医学对肺癌疗效不理想的现状,进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研究,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相关研究已获国家科委“十五”攻关等多项课题立项资助,临床验证结果证明中医药治疗具有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作用,中西医结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2.中药介入保肝抑瘤治疗原发性肝癌,坚持中医治疗特色,将内服中药与局部介入、局部消融治疗相结合,相关研究已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多项课题立项资助。通过中药全身给药养肝抑瘤,中药局部介入抗癌治疗,并以肝脏储备功能来指导治疗的措施实施,使治疗个体化,结果证明毒副作用少、疗效高,起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的目的,为临床上占绝大多数的中晚期肝癌拟定最佳治疗方法。3.多途径给药综合治疗消化道肿瘤,以中医药理气解毒、祛瘀消Y法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将中药内服与直肠滴注给药相结合,与西药化疗配合,有效地提高了多种消化道肿瘤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大肠肿瘤,其疗效明显优于目前的单纯化学治疗。4.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微创疗法,开展射频消融、超声聚焦等局部微创治疗新技术。局部微创疗法是现代肿瘤治疗学的新兴学科,其对早期实体瘤的治疗效果可与手术切除相媲美,对中晚期肿瘤的治疗,与中医的全身辨证治疗相结合,能起到全身与局部、标与本兼治的目的,取得单一治疗手段不能达到的效果。他们将继续探索建立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中晚期肿瘤治疗方案,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开展的其他特色疗法包括中药外敷局部治疗、按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1.日臻完善,不断进步。肿瘤科是收治各种对住院条件相对要求较高、病情疑难的肿瘤患者,服务对象主要为广州市,辐射至全省,乃至国内外。在院领导和兄弟部门科室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周岱翰教授、林丽珠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所有医护人员同心同德,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逐渐步入一个新的台阶。经过不断的完善,肿瘤科群策群力,努力改善住院条件,提高服务质量,经初步计算,肿瘤科出院人数达500多人次,今年7月份、8月份月出院人数更是达到80余人次,2010年上半年病床使用率达到104.6%,平均住院天数小于医院目标管理的18天,较好地完成了医院制定的各项临床指标。随着科室规模的不断扩大,工作量随之也不断增加,医护人员相对不足,但所有人员毫无怨言,每一个人均以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为最终目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科室的每一件事情做好做细。2.同心同德,不断完善。肿瘤科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医院领导的关心与支持,离不开兄弟科室的爱护与配合,离不开科室所有医护人员的投入。肿瘤开科以来,全科上下团结一致,目标只有一个:创出品牌,为院争光。在管理上,正副主任分工合作,各级医师各司其职,始终将良好的医疗服务,较高的医疗质量放在第一位。针对肿瘤住院患者的特殊性,对所有的住院患者,林丽珠主任坚持每周至少一次大查房,一次病情讨论;林丽珠主任和黄学武副主任坚持对所有化疗方案把关,针对每一个患者制定出最佳方案;特殊患者、特殊病情,均要全科进行病情讨论后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或晚上,或休息天,经常可以看到。肿瘤科的全科人员在大查房,在讨论。由于肿瘤科的部分医护人员相对年轻,对专科知识的掌握仍缺乏经验,科室积极开展“科内学习”,形成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互相学习的良好学术氛围。在林丽珠主任的敦促下,肿瘤科医护人员坚持下班之前再对重点患者查房一次,规定周六、日主管医师要回院查房,此举得到大家的积极拥护,也得到患者的肯定,保证了医疗质量,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3.医疗质量,不断提高,随着就医环境的改善,患者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超过40%患者,千里迢迢从外地、外省赶来求医,许多患者是经过当地医院反复治疗后病情复杂、治疗棘手才来。但科室深知,患者入住肿瘤科,不是为了住得好,而是为了医好病。因此,科室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既要突出中医特色(如中药的内服和外洗、院内制剂的使用、肛管滴注、针灸治疗),也要利用现代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化疗、深部热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基因药物的瘤内注射治疗等等),多种治疗手段,综合利用,取长补短,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4.科研学术,积极开展。学术是一个学科的品牌,是学科建设的灵魂。医院肿瘤科是国家中医肿瘤重点专科,自成立以来,为提高自身的学术建设不断努力。工作之余,所有医护人员都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研究、学术研讨,撰写学术论文,开展学术讲座,参加学术交流。目前肿瘤科参与GCP项目5项,尚有两项在洽谈中。科室在研课题10余项,在主持的课题中,国家“十一五”课题2项。2009年12月,由医院主办的“第四届粤港澳肿瘤大会”在东莞康华医院举行,四肿瘤作为承办单位之一,全力以赴,做好每一处小节,会议圆满举行,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5.科普宣传,全面铺开。肿瘤科一直以服务群众为最终目的。除了日常的病房、门诊工作之外,还积极响应国家“防癌协会”的号召,积极参加“宣传恶性肿瘤防治,提高市民认识恶性肿瘤”的工作,开展科普讲座、义诊等服务群众的工作,指导市民正确认识恶性肿瘤,合理防治恶性肿瘤,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6.共同努力,成绩斐然。肿瘤科不断付出,不断成长,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周岱翰教授、林丽珠教授主持的“中医药提高肺癌疗效和生存期的系列研究”获得部2009年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的“中医药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研究”项目得到广东省科技技术二等奖。林丽珠主任、黄学武副主任、陈莉莉护士先后获得“季度优质服务员工”称号,肿瘤科获得2010年第一季度优秀服务集体称号,陈莉莉护士获得优秀团干称号,陈壮忠获得征文比赛二等奖,余玲获得演讲比赛三等奖。  收起>>

专家列表

      张恩欣 副主任医师  
    中医药防治化放疗毒副反应、中西医结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治疗,对古方小金丸、通关丸、葶苈大枣泻肺汤及毒峻药物马钱子、蟾酥、细辛等运用有较深体会,能够发挥中医学的学术优势。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鼻咽癌、肝癌、子宫癌、卵巢癌、淋巴瘤、胰腺癌、肾癌、膀胱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肿瘤具有个人独特经验。中药汤剂加中成药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食欲减低、手足麻木、贫血、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以及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癌性胸腹水、门静脉癌栓、消化功能减退(胃肠胀气、大便不通)、恶病质(消瘦、体重减轻)、顽固性呃逆等并发症研究方面有自己独到经验。中西医多学科诊治(放化疗+中药汤剂+抗肿瘤中成药)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鼻咽癌、肝癌、子宫癌、卵巢癌、淋巴瘤、胰腺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中医药扶助人体正气抑制癌瘤联合最新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各类恶性肿瘤。中医药联合微创治疗(超声聚焦、射频消融、氩氦冷冻、肿瘤热疗、免疫治疗)被誉为癌症绿色治疗技术。P53抑癌基因等肿瘤生物治疗新技术,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内分泌治疗。中医减轻化疗、放疗并发症,中药汤剂+中成药治疗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食欲减低、手足麻木、贫血、白细胞降低、血小板降低,放疗后放射性肺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等多种并发症。中药配合化疗、放疗对鼻咽癌、宫颈癌、肺癌、乳腺癌等放疗增效减毒治疗。中药对各类癌症化疗后进展、耐药,各类肿瘤转移或复发的姑息治疗、维持治疗。运用中药外用、中药汤剂灌肠、耳穴压豆、纳米材料穴位敷贴辅助治疗恶性肿瘤。尤其对化疗呕吐、癌性疼痛、肠梗阻、便秘、腹水效果较好。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