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坚持以中医传统治疗手段为主,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和优势,在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中医科成立病房以来,在开展中医药传统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发展了独特的中药足浴、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灌肠、中药穴位贴敷、针灸推拿手法等多方法、多途径综合治疗,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作用。并逐...   展开>>

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坚持以中医传统治疗手段为主,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和优势,在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及部分疑难病症方面取得了较好疗效。中医科成立病房以来,在开展中医药传统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发展了独特的中药足浴、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灌肠、中药穴位贴敷、针灸推拿手法等多方法、多途径综合治疗,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作用。并逐渐形成了中西医相结合,以中医、中药、针灸、养生、康复为特色的病房,在医疗和护理工作中体现中医人文关怀。科室理念:坚持中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和优势,强调个体化治疗。科室宗旨:以人为本,突出传统医学治疗特色,体现中医人文精神。研究方向:1.消化道功能性病变、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胆疾病、呼吸性疾病、肾病等内科疾病;2.亚健康人群;3.产后调理。医疗特色:大力开展中医传统治疗手段,除传统汤剂内服外,还采用中药注射、中药熏蒸疗法、中药灌肠、中药封包疗法、中药穴位贴敷、针灸推拿手法等多种方法、多途径综合治疗,充分发挥中医整体治疗作用。以达到扶正固本、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促进机体功能的尽快恢复。另外,针对患者体质特点提供个性化的健康饮食、养生调摄方面的指导。科室人员介绍:石显方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医科科主任,副教授,医学硕士。第三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出身五代中医世家,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教育中心特聘专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治疗胃肠病、妇科病、肝胆病、肾病,对中医疑难杂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治“未病”、亚健康的综合调理有独特的见解。在国家级、省级中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获省级科研成果多项。林景琳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90年广州中医学院毕业,2004年完成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学科专长:从事中医康复针推手法的临床工作20余年,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康复医学方法处理神经科及骨科疾患、胃肠肿瘤术后相关医疗康复,尤其对粘连性肠梗阻、颈肩腰腿痛、瘫痪的康复评定与治疗、面神经炎、其它各种软组织疾患、各种疼痛及骨折后的康复评定与治疗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多次参与市、省级科研项目。刘兴烈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3年大学毕业;200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2011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学科专长:擅长运用中医药、孙惠卿刺激神经疗法、针灸、膏滋药治疗肾病、肿瘤、肝胆胃肠慢性病、慢性肺病、糖尿病、脑病、热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简四海中医科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擅长治疗脾胃病,肠胃消化不良,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腰痛、咳嗽,对心脑血管病,中风风湿、关节病有一定治疗经验。苏婷硕士,医师,本科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就读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主要从事内科疾病的临床与科研工作。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等临床常见疾病的诊疗。中医特色治疗:1.针灸:针法是用金属制成的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运用手法,通过刺激穴位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灸法是用艾绒搓成艾条或艾炷,点燃以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达到温通经脉、调和气血的目的;另外,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可预防疾病,延年益寿。2.中药足浴疗法:《黄帝内经》记载:阴脉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所谓经脉之行,三经皆起于足。足部是三条阴经的起点,三条阳经的终点,在这些经脉上双足部共有60多个穴位,这些穴位对各种刺激都非常敏感,穴位又与全身各脏腑器官密切相连。同时足部的毛细血管及末梢神经都非常丰富。中药足浴时,通过刺激这些穴位扩张足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增强神经敏感程度促使药物离子的进入,使药性能快速地通过经络传导有效的输布全身,再结合足部反射区的刺激效应,共同调节脏腑功能,从而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3.中药穴位贴敷: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沦依据,运用穴位贴敷疗法,刺激和作用于体表腧穴相应的皮部,通过经络的传导和调整,纠正脏腑阴阳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治疗和凋整作用,从而达到以肤固表,以表托毒,以经通脏,以穴驱邪和扶正强身的目的。4.中药灌肠: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常用于内外妇儿科等疾病,如结肠炎、肾功能不全、痔疮术后、盆腔炎、发热等疾病。5.中药封包疗法:通过远红外线、磁场共同作用,将治疗包中的中药活化物质(科主任专配的药方)转化为离子状态,透过皮肤,直接作用于患病部位,发挥疏经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祛风除湿、消肿止痛、强筋壮骨等作用。6.耳穴压豆法:耳穴就是分布于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应点、刺激点。耳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有病变时,往往会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现局部反应,如压痛、结节、变色、导电性能等。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将药豆准确地贴压及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者反应点,给予适度的揉、按、捏、压,使其产生疫、麻、胀、痛等刺激感应,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通经活络、调节气血,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适应症:各种疼痛性疾病,各种慢性、炎症性、功能紊乱性、过敏与变态反应性以及内分泌代谢性病症。7.药物外敷法:药物外敷疗法是以中医学为理论基础,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相应的药物,制成膏、丹、丸、散、糊、锭等制剂或单独使用中药,敷于相应的体表部位或穴位上,通过药物的经皮吸收或对体表部位及穴位的刺激,来调节人体气血津液、经络脏腑等的功能,达到舒筋通络、祛瘀生新、消肿止痛、清热解毒、拔毒等功效,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适应症:适应范围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科等多种病症。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慢性盆腔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等。  收起>>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