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多年来一直在肝胆外科领域享有盛誉,现为国家211工程、卫生部重点专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教委博士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大学肝癌研究中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承担着多项卫生部行业专项、863、973、985计划、九五...   展开>>

介绍: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多年来一直在肝胆外科领域享有盛誉,现为国家211工程、卫生部重点专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教委博士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大学肝癌研究中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承担着多项卫生部行业专项、863、973、985计划、九五至十二五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肝胆外科作为国内最早致力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肝癌治疗的医疗机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肝、胆、胰、脾等疾病治疗领域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肝胆外科学科骨干。已故着名外科学专家黄萃庭教授早在60年代即已在国内率先运用脾肾分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与杜如昱、冷希圣教授一道创立了“液递物质学说”这一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经典理论,其学术价值一直为国内外同道所推崇。黄萃庭和杜如昱教授先后被推举为全国中华外科主任委员。90年代初期冷希圣教授在国内首先推广小口径人造血管搭桥门腔分流手术,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冷希圣教授还担任了首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自2009年朱继业教授担任肝胆外科主任以来,肝胆外科在临床、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有了更大的飞跃。肝胆外科从2000年开始在朱继业、冷希圣教授的带领开展了肝移植手术,目前共累计完成肝移植手术超过6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1年存活率达到90%以上,肝移植的数量和质量均在北方地区各家医疗单位中居于先进行列。在供体日益短缺的情况下,朱继业主任作为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一直参与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的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制定工作,肝胆外科于2013年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心脏死亡供体捐献肝移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特色诊疗肝移植肝胆外科依托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以及肝癌治疗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自2000年开展肝移植手术以来共累积完成肝移植手术超过6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1年存活率达到90%以上,已有30多位患者存活超过10年。肝移植的数量和质量均在北方地区各家医疗单位中居于首位,在北京市肝移植准入评分排名中总分位列第一位。科内多名专家参加国家器官移植立法工作,朱继业教授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器官移植工作会议。肝胆外科还多次举办国际和国内高水平的移植学术会议,如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钓鱼台召开的国际移植高峰论坛、中国大饭店召开的国际肝移植协会(ILTS)亚太地区分会等,举办了四届全国肝移植学习班,先后为全国各地培训了许多的肝移植专科医生,推动和促进了全国肝移植事业的发展。在供体日益短缺的情况下,在供体日益短缺的情况下,朱继业主任作为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一直参与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的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制定工作,肝胆外科于2013年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心脏死亡供体捐献肝移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科设有独立的肝移植监护室,配备有齐全的多功能监护仪、呼吸机、床旁纤维支气管镜等设备,为术后患者的健康恢复提供了有力保障。自开展肝移植工作以来,肝胆外科即设立了肝移植专业门诊,同时开通了肝移植热线,创办了肝移植网站,旨在方便广大患者就诊并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的提问。随着康复病人越来越多,肝胆外科又在2004年初倡导并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肝移植病友自己的组织— “肝移植患者联谊会”,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好评。肝癌的综合治疗肝胆外科通过对大量肝癌患者治疗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并且对接受不同治疗手段的肝癌患者预后进行科学研究后,在肝癌的治疗手段和治疗效果上取得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形成了以手术切除为主,其他如射频消融、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为辅的肝癌综合治疗方法。对于以往被认为是在肝脏手术禁区位置的肿瘤,如紧邻下腔静脉的尾状叶巨大肿瘤,侵犯第一肝门或第二肝门的肿瘤等,我科均成功的实施了手术切除,在拥有熟练精湛的手术技术基础上肝胆外科还配备了最新的微波消融机、术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机、水刀、超吸刀等先进仪器,对不同类型的肿瘤选用不同的治疗手段,不仅最大限度保存了剩余肝脏的储备功能而且也保证了肿瘤的有效切除范围,术后患者恢复快,肿瘤复发率低,对这些患者的长期随访显示手术取得了极好的疗效。针对合并严重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肝癌患者以及合并门静脉癌栓或腔静脉癌栓等疑难复杂的肝癌患者,我肝胆外科大胆创新,开展了如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门奇断流术;肝癌切除联合肝癌射频消融;切除肿瘤侵犯的血管并开放门静脉断端吸除癌栓和开放肝静脉取出瘤栓等复杂的难度极高的手术,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对于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切除的患者还率先开展如肝癌射频消融以及腹腔镜下肝癌切除等微创手术方式,而对于病情危重的终末期肝病患者如肝癌合并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多发转移的病例,通过肝移植手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于实在不能手术的肝脏肿瘤应用生物免疫治疗、药物化疗等手段抑制肿瘤的生长,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我科还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密切的随访,通过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肿瘤复发率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来逐步改进和指导临床治疗,使得能够为每一位肝癌患者都能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一致肯定。门静脉高压症的综合治疗肝胆外科黄萃庭教授早在60年代即已在国内率先运用脾肾分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该成果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一等奖。黄萃庭教授还与杜如昱、冷希圣教授一道创立了“液递物质学说”, 作为解释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经典理论,其学术价值一直为国内外同道所推崇。90年代在国内首先推广小口径人造血管搭桥门腔分流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通过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不同治疗方式的长期随访,创新性的提出保脾断流手术的手术方式,使患者避免了脾切除断流手术较高的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和术后生活质量,朱继业教授作为首席科学家承担卫生部两千万重大课题专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推广应用”,建立了门静脉高压症的全国术后随访网络系统,规范了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胆道、胰腺、脾脏、腹腔镜外科肝胆外科目前能够开展复杂高位肝内胆管狭窄、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复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全切术,同时在重症监护亚专业的支持下能够对重症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有效成功救治,同时能够实施腹腔镜下肝脏、胰腺、胆道、脾脏等疑难手术,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手术创伤,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微创治疗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方向之一,肝胆外科也积极进行微创治疗的探索并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朱继业主任、王福顺副主任等人的带领下除常规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脾切除、肝囊肿开窗引流手术外,还广泛的将腹腔镜应用于肝癌,结肠癌、直肠癌的手术治疗中,并且率先在全国开展腹腔镜下肝癌射频消融术,腹腔镜下应用水刀行肝叶切除术等,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因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较快,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并且为那些不能耐受开腹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手术机会。教学科研肝胆外科多年来一直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肝胆外科积极配合北京大学、医学部、人民医院教育处和继教处的工作,高质量地完成了八年制医学生教学、研究生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和进修医师培训工作。14位正、副教授承担了北京大学八年制医学生外科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器官移植以及门静脉高压症、肝脏疾病、胆道疾病、胰腺疾病和甲状腺疾病的讲授任务以及医学生的普通外科见习、实习任务。同时,每年都有超过50名临床型研究生和住院医师在肝胆外科接受了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每年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10余人。近年来,肝胆外科多位教授先后获得了各种教学奖励,并发表了多篇教学文章。在我科朱继业主任和冷希圣教授的大力倡导下,2010年北京大学医学部普通外科学系成立,冷希圣教授任第一届学系主任,朱继业教授为外科学系副主任。目前,普通外科学系每3月定期举办一次北医系统普通外科联合查房及学术会议,每次会议都对各家医院的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并对一些普通外科的新技术、新观念、新进展进行学习,使整个北医系统的普通外科水平得到不断提高。肝胆外科多年来一直在科研上投入了大量工作,肝胆外科实验室现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以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机制研究、肝癌的早期分子标记物的筛选和免疫治疗以及肝移植的免疫耐受研究为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已经取得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肝胆外科承担着多项卫生部行业专项、863、973、985计划、九五至十二五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大型科研项目。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朱继业教授作为项目首席科学家的卫生部行业专项“门静脉高压症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和推广应用”已于2011年正式启动,该项目的资助经费高达1817万元,这成为了我院外科历史上的突破,本项目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发表SCI文章11篇,制订了多项门静脉高压症诊疗标准,并取得了1项发明专利。  收起>>

专家列表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