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介绍: 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重点建设的临床科室,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心内科监护室(CCU),1995年省内率先独立建制,命名为“危重病监护救治中心”,初设监护病床6张,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两次搬迁,取得长足的进步,拥有国内一流的医疗救治设备设施和病房环境。目前已开放的两个病区43张监护病床,契合现代医院ICU对院感防控的理念,...   展开>>

介绍: 蚌埠市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重点建设的临床科室,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心内科监护室(CCU),1995年省内率先独立建制,命名为“危重病监护救治中心”,初设监护病床6张,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两次搬迁,取得长足的进步,拥有国内一流的医疗救治设备设施和病房环境。目前已开放的两个病区43张监护病床,契合现代医院ICU对院感防控的理念,采用全隔离单间设计(目前省内独此一家),不仅有良好的层流新风系统,亦可以自然通风。另有待建病区两个,预设床位50余张。现有专业医师 19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硕士生导师5人。重症医学专科护士86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副主任护师6人,主管护师15人。2006年获批安徽省首批省级重症监护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09年入选医院临床重点发展学科建设,2012年列入安徽省“十二五”临床重点培育专科建设,2013年取得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GCP)重症医学专业资质,2016年入选安徽省“十三五”临床重点专科建设,2018年获批成为国内首批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试点), 并获批自主设置目录外二级学科重症医学硕士点(学术型),2020年获批成为国内首批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1年初建设有首次人体研究(FIH)病房,为医院开展国家创新药物的一期临床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科室追踪重症医学研究的前沿进展,遵循循证医学原则,及时更新理论知识,努力提高医疗救治技术水平,先后在省内较早常规开展了多种模式的呼吸支持技术、各种有创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多模式血液净化技术、多途径留置空肠营养管技术、以及氧代谢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无创颅内压监测、无创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监测、重症超声、体外膜氧合(ECMO)等先进技术,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危重病人的生命安全。尤其近5年来高端心肺支持(ECMO)技术的常规开展,使很多既往存活无望诸如“急性爆发性心肌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危重型 ARDS”、“复杂主动脉夹层术后”等既往难以存活的危重病人转危为安,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高难度复杂手术的开展。科室综合整体危重病救治能力居国内一流水平,病人满意度超过98%。2017年12月,在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通报表扬的“改善医疗服务先进典型”的通知中,科室作为“合理调配资源”的示范科室,榜上有名。积极响应政府指令性任务,不辞辛劳,迎难而上,多次参加指导安徽省内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卫生事件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尤其在近10多年来在皖北地区遭遇“小儿手足口病”、“禽流感”、“甲型流感”,以及近年来“COVID-19疫情”等重大传染病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积极主动,迎难而上,冲锋一线,舍身忘我,充分诠释了“敢战敢拼”的重症医者的情怀。近5年来,科室先后主持开展了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参与国内多中心研究项目20余项。发表一类期刊(SCI、MEDLINE期刊)论文30余篇,荣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先后举办国家、省、市级等多层次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0余次,创办的“江淮重症医学论坛”已成为国内同行学术交流的知名品牌,对口支援重症医学科县级医院建设5家,承担安徽省卫健委适宜推广技术项目2项,为安徽省重症医学规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多年来的发展,蚌医一附院重症医学科已发展成为病房环境和设备设施,医疗技术水平以及综合服务能力居国内一流,组织管理规范的重症医学专科;医教研协调发展,已发展成为集“院校-毕业后-继续医学教育”为一体的、具有较大能力培养专科人才和帮扶基层医院发展的,有较大区域影响力的重症医学专科。  收起>>

专家列表

    暂无专家信息!
      • 主任医师
      • 副主任医师
      • 主治医师
        科室 时段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暂无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