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三级甲等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委属(管)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山东大学的直属附属医院,山东大学第一临床学院,首批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综合类)牵头和主体建设单位,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医院。

医院始建于公元1890年,先后称华美医院、共合医院、齐鲁医院、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2000年10月更名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建院132年来,医院秉承“博施济众、广智求真”的医院精神,遵循“医道从德、术业求精”的院训,打造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学科体系、实力雄厚的人才队伍和国内先进的医疗、教学、科研平台,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近年来,医院坚持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医院,实施“医疗立院、学科强院、人才兴院、依法治院、党建领院”五大发展战略,全面推进“三中心一试点”系统工程,即积极创建综合类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国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努力成为国内一流的临床医学高峰、领军人才培养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高地。

医院拥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体系。实际开放床位5300余张,2021年度完成门急诊量466.1万人次,出院病人26.5万人次,手术量13.2万台次。现有临床医技科室58个,其中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个。在2021年发布的复旦大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上,急诊医学、康复医学、妇产科、神经外科、血液学、全科医学6个专科进入全国排名前十,另有10个专科获专科声誉十强提名。在神经复合手术、心脏介入手术、内镜治疗等多个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配备1台甲类大型医用设备,17台乙类大型医用设备,包括高端放疗设备(TOMO刀),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全飞秒激光手术系统,PET-CT,3.0T磁共振等多种高端医疗设备,诊疗条件和水平稳居国内先进行列。

医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4人,省部级人才119人,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各专业分会主委、副主委职务者18人次,泰山学者49人,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培育工程64人,始终秉承“人才兴院”战略,形成了尊重人才、爱护人才、服务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生态。

医院建立了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是山东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全国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实践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临床实践教育质量位列全国高校附属医院第十二位。设有临床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覆盖所有二级学科,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在岗博士生导师166名,硕士生导师474名。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与线上一流课程3门,教育部“拓金计划”示范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获山东省教学成果奖6项。医院是教育部“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国家首批24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示范基地之一、国家首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基地,拥有住培专业基地32个,专培试点专业10个,国家级住培骨干师资培训专业基地16个,国家住培重点专业基地5个,每年完成医护技管培训考核1.5万余人次。

医院科研实力突出。布局贯穿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研究的全链条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现有省部级各级科研平台47个,获批建设国内首个省部级以上的零磁医学研究平台——山东省零磁医学重点实验室。围绕极弱磁功能成像重大医学装置、中子精准肿瘤治疗、生命支持与救治关键设备、疑难急危重症早期救治等重点攻关问题开展创新研究。目前国内自主研发的基于SERF原理的心磁装备进入迭代研发、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子精准肿瘤治疗临床装置“中子刀”即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已建成国内最大(20万人)的心脏骤停疾病队列。十三五期间,共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课题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7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2项,发表SCI论文约2700篇,其中高水平期刊(IF>10分)论文45篇。2022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2项,项目数位列全国第15名,创齐鲁医院历史和山东省医院历史新高。

医院始终高举公益性旗帜,勇担应急性任务,争做医教研标杆,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教育工作方针,胸怀“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为目的,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质量、强基础、建队伍、抓管理、聚精神、拓空间”为主线,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坚守,以“追求卓越、只争朝夕”的奋进姿态,以“励精图治、不负韶华”的坚实行动,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医院。


    • 起点:
    • 终点: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