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湿热白带 5、由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病也很常见。病人阴道流出黄色或粉红色粘液,有腥臭气,或有外阴瘙痒,并有小腹胀痛、腰痛、小便黄热等症状。对于这种湿热症,治疗的办法是清热除……
5、由湿热下注引起的带下病也很常见。病人阴道流出黄色或粉红色粘液,有腥臭气,或有
外阴瘙痒,并有小腹胀痛、腰痛、小便黄热等症状。对于这种湿热症,治疗的办法是清热除湿。除可选用治带片、愈带丸、猪肚丸、二妙丸等中成药之外,也可煎服以下方药。①
苍术10克、黄柏10克、苡仁30克;②
龙胆草10克、
栀子10克、苡仁30克、
车前草30克;③
苦参15克、黄柏12克、白头翁15克。
4、从中医理论,引起带下病的原因,大多由脾
肾虚弱所致。病人阴道流出的液体,颜色是白的,清淡稀薄,好象鼻涕一样,牵丝不断,并有面色苍白、手脚发凉、下腹感冷、腰酸腿软、没有精神、饮食无味、大便清稀、小便清长等湿热带下症状。对于这种虚证,治疗的办法是补益脾肾、固涩止带。除可选用白带片、
白带丸、茯菟丸以及千金止带丸等中成药之外,也可煎服以下方药:①
黄芪20克、
白术15克、
山药15克、
芡实15克、
菟丝子15克、
当归10克、乌贼骨30克;②
党参20克、
白术12克、
茯苓12克、金樱子20克、
芡实20克、续断12克。
湿热白带3、如果阴道溢出的液体增多,带有脓、血,或有特殊臭气,或有阴痒、
腹痛、腰痛及其他症状,则又是病态,中医称为带下病。 湿热带下常见的引起
白带增多的原因有:①患
霉菌性阴道炎时,白带色黄或白,多数质地粘稠,有时也可质地稀薄,典型的
白带呈豆腐渣样或乳凝块状;②
滴虫性阴道炎的白带为稀脓样,色黄,有泡沫,或如米泔水样,色灰白,
白带味臭;③
宫颈糜烂时
白带一般色黄,质粘如脓涕,多无味; ④
淋病的
白带则为黄脓样;(5)患
子宫内膜炎等
盆腔炎时,白带也会增多,色黄,质稀,多伴有
腹痛;(6)患输卵管癌时,由于
肿瘤刺激输卵管上皮渗液及病变组织坏死,会出现水样
白带,绵绵不断。
湿热白带2、评价白带是否正常,要从量、色、质地、气味几方面观察。正常的白带应该是乳白色或无色透明,略带腥味或无味;其分泌量、质地受体内雌、孕激素水平高低的影响,随月经周期而有量多量少、质稀质稠的周期性变化。一般
月经期后白带量少;至排卵期前,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促使宫颈腺体的上皮细胞增生,宫颈粘液的分泌量增加,粘液中氯化钠含量增多,能吸收较多的水分,使排卵期时白带增多,质稀,色清,外观如鸡蛋清样,能拉长丝;排卵期后,雌激素水平渐低,孕激素水平升高,宫颈粘液的分泌受到抑制,粘液中氯化钠的含量也减少,使这时的
白带质地稠厚,色乳白,延展性变差,拉丝易断。
湿热白带1、正常白带是从输卵管、子宫、子宫颈及阴道等处所排出及渗出液体的总称,主要成分是阴道上皮的渗出液,子宫内膜及子宫颈腺体,输卵管内膜上皮等处的分泌物,以及该处剥脱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白细胞,微生物等,正常白带呈液状,透明白色或乳白色,可以滑润阴道,保持阴道前庭区的湿润并产生舒适感,对粘膜及皮肤无刺激性。
白带具有轻微的腥味但无臭味,其质和量随
月经周期的变化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