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保胎丸--为新生命保驾护航
近代除将本丸药用于安胎之外,还常用治于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等。治疗先兆流产时,宜减去运胎顺产之品,以免破气,加补肾安胎之药,以防流产。
保胎丸方药味……
近代除将本丸药用于安胎之外,还常用治于
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等。治疗先兆流产时,宜减去运胎顺产之品,以免破气,加补肾安胎之药,以防
流产。
保胎丸方药味虽然比较多,但其组方原则井井有序,非常精当。中医学理论认为,胎元需血来荣养,血以和为补,
当归、
白芍、
川芎养血、和血,气以通为补,
黄芪、
甘草、厚朴、枳壳理气、益气,熟地、
菟丝子、
桑寄生补肾固胎元,
川贝母运胎顺产,
羌活、芥穗升举胎元,艾炭、
阿胶止血养血,防止胎动不安。诸药共享,补而不滞,疏而无破,共奏安胎保产之效。但阴虚血热者不可用。
如孕妇无自觉不适症状,舌脉均无异常者,可进我的原方,不必每日1剂,用量也不宜加大,以调养气血,安胎保产为主。
如怀孕四五个月,出现腰腹坠痛,两腿无力,阴道时有少量血样物流出者,可加
生地炭30克、
杜仲炭20克、川断炭30克、棕炭30克、黄柏炭15克,去川断、
川贝,改
桑寄生为30克、炒芥穗为12克、
黄芪为12克、
菟丝子为10克、
白术9~12克、
党参为9~12克。
腰酸沉重,小腹发坠,有
早产之势者,改
桑寄生为30克、川断为15~20克、
白术为9~12克,加
黄芩12克、
杜仲15克、山萸肉10克、
生地15~20克。
在临床上也常将本丸药方稍事精减,改为汤药服用,也可称保胎汤、保产汤、保产神效汤、保产无忧汤等,并且《济生方》、《胎产心法》、《傅青主女科》等书中也均有类似方名、或散、或丸、或汤等等。在临床上遇到要求保胎、防止小产或要求保胎,使胎儿发育良好、聪慧、强壮,或要求吃保胎药,以使临盆时顺利分娩等之妇人时,常在保胎丸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使之服7~20剂汤药(根据情况或一周3剂或一周2剂),然后令常服保胎丸。也有的每周2~3剂,服4周后,改为每10~15天服1剂,直到临产时。常用的保胎基础方及加减法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
茯苓120克、
党参120克、白术120克、
当归120克、桑寄生90克、
川芎90克、川贝母60克、姜厚朴30克、熟地120克、生黄芪120克、
白芍120克、艾炭120克、菟丝子120克、炒枳壳90克、生
阿胶60克、
荆芥穗30克、
羌活15克、
甘草15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6克,每服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