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 男科疾病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口腔 骨科 肛肠 眼科 耳鼻喉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滴虫性阴道炎 >> 滴虫性阴道炎相关知识

滴虫性阴道炎相关知识


www.cnkang.com  2006-8-31  中国康网    
核心提示:滴虫性阴道炎相关知识 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于滴虫生长在阴道内引起的炎症。为常见的阴道炎之一。滴虫消耗阴道细胞内糖原,阻碍乳酸的生成,改变……
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是由于滴虫生长在阴道内引起的炎症。为常见的阴道炎之一。滴虫消耗阴道细胞内糖原,阻碍乳酸的生成,改变阴道酸碱度,破坏了防御机制,容易引起继发性细菌感染使病情加重,属性传播疾病之一。其传染途径除直接由性交传播外,尚可经公共浴池、
浴盆、毛巾、衣物、器械及敷料等途径间接传播。临床上,3%-15%的妇女阴道内有滴虫感染,但无炎症表现,称带虫者。中医称本病为“阴痒”、  “带下病”。
[临床表现]
    白带量多,呈稀薄泡沫状。灰黄色或黄绿色,外阴瘙痒明显。合并其他细菌混合感染,白带为黄绿色脓性,或夹血丝,秽臭,外阴瘙痒、灼热、疼痛,性交痛。若有尿道口感染,则出现尿频尿痛,甚则尿血。
[诊断]
    1.典型症状。
    2.妇科检查:可见阴道黏膜及宫颈潮红充血.有散在的红色斑点或草莓状突起,后穹窿有较多液性或脓性泡沫状分泌物。带虫者的阴道黏膜可无异常。
    3.阴道分泌物中找到滴虫。
    4.可疑病人,多次悬滴法未能找到滴虫,可做滴虫培养,准确率为98%。
[治疗]
    1.西医药治疗
    (1)全身用药:灭滴灵200mg,每  日3次口服;替硝唑1.Og,每日1次口  服,首次加倍,7天为一疗程。妊娠早  期及哺乳期禁用。
    (2)局部用药:先用1%乳酸、
0.5%醋酸或1:5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再放人灭滴灵200mg或孚舒达栓1枚,每日1次,8次为一疗程。
    2.中医药治疗
    (1)湿浊下注: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有泡沫,腥臭,外阴瘙痒,口中黏腻,舌质淡、苔白腻,脉淆。
    治法:利湿杀虫止痒。
    方药:苍术白术、薏苡仁、茯苓各15克,白鲜皮、苦参、百部各12克,甘草6克。
    中成药:四妙丸,白带丸。
    (2)肝经湿热:带下量多,色黄或  黄绿,质稠如脓,臭秽,外阴瘙痒灼痛,  心烦口苦,胸胁胀满,尿黄便结,舌质  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肝泻热,利湿杀虫。
    方药:龙胆草15克,黄芩生地、  苦参各12克,车前于(包)、木通、柴胡当归、栀于、泽泻各10克,生甘草  6克。
    中成药:龙胆泻肝丸。
    (3)湿毒:带下量多,色黄如脓,  混杂血丝,或浑浊如泔,臭秽,阴中灼  热瘙痒,口干心烦,尿频涩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杀虫。
    方药:革薜、百部、苦参、野菊花茯苓各15克,黄柏、赤芍、丹皮、贯众各12克,滑石(包)1O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苦参栓。
    (4)外治法   
    ①外阴熏洗:蛇床于30克、苦参、百部、黄柏、密陀僧各15克,花椒、明矾各10克,布包水煎20分钟,熏洗阴部,每日2次。
    ②阴道纳药:鸦胆子20个去皮,用水1杯,煎成半杯。用带线棉球浸药液塞人阴道,12小时后取出,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预防与调养]
    1.加强卫生宣传,消灭传染源,控制传播途径。
    2.治疗期间,内裤及洗涤用毛巾应煮沸5-10分钟以消灭病原,避免重复感染。禁止性交,或采用避孕套以防止传染。
3.已婚者,配偶需同时治疗。
4.治疗后滴虫转阴时,仍应于下次月经干净后继续治疗一疗程,以巩固疗效。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