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专题推荐: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
这项研究提示人们,在接受婴儿内斜视手术的病例中,早期识别那些有调节性内斜视危险的儿童,就可以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患儿发生调节性内斜视的平均年龄为术后23个月,术前远视超过+ 3.00 d的患病率低。这两个现象说明调节性内斜视不可能是术前业已存在的疾病。他们认为,矫正延迟和体视差是危险因素这一点,可能反映了患儿的双眼感觉状态受损,这种情况使患儿有可能在低至中度的远视水平就发生调节性内斜视。(jaapos 2002,6 ∶174)
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在80名接受了内斜视校正术的儿童中,发现48名儿童发生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发生这种情况时的平均年龄为33个月。研究人员对12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包括发病年龄、开始时的内斜视情况、矫正时的年龄、矫正是否延迟、术前配镜、弱视、二次手术、远视增加和体视差等。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中,只有远视增加、矫正延迟和体视差是有意义的危险因素。
许多患内斜视的婴儿在手术矫正后发生了调节性内斜视。美国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现象有可能是原来婴儿期内斜视的后遗症,而不是暴露了业已存在的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