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牙源性纤维瘤
【外周性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好发于20~29岁,女性稍多于男性.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其中以下颌尖牙-前磨牙区和上颌前部较多见.临床上与纤维性龈瘤无法鉴别……
【外周性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好发于20~29岁,
女性稍多于男性.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其中以下颌尖牙-前磨牙区和上颌前部较多见.临床上与纤维性龈瘤无法鉴别,为发生于附着龈的质硬包块,有蒂或无蒂,一般为单发、局限
性病损.x线片常见软组织包块中存在钙化物质,但其下方的骨质无。
外周性牙源性纤维瘤(peripheral odontogenic fibroma)常被误诊为纤维性龈瘤,组织学观察有牙源性上皮剩余的存在才能协助确诊。
【牙源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患者年龄分布9~80岁平均年龄为30岁。有报道
女性较男性多发,上颌前部为常见部位,临床表现为颌骨渐进性膨大,生长缓慢、无痛.x线,表现为界限清楚的、单房或多房透射影像,可导致牙移位和牙根吸收。
一)中心性牙源性纤维瘤(central odontogenic fibroma) 是指发生于颌骨内的纤维瘤,其中含有数量不等的非活跃性牙源性上皮。
牙源性纤维瘤根据其发生部位,可分为中心性(骨内性)和外周性(骨外性)两种类型。
牙源性纤维瘤(odonlogenic fibroma)较少见,约占牙源性肿瘤的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