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专题推荐: 前列腺炎 阳痿 早泄 精子精液 阴囊湿疹 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肥大 前列腺囊肿 附睾炎 隐睾症 勃起障碍 尿频尿急尿痛 腹有诗书 名言语录 |
人类文明的发展汹涌澎湃,在文明的思潮中保留下了许多真知灼见的名言警句,这些都是智者留下的宝贵财富,那么你知道孟子名言有哪些呢?下面就跟随康网小编来看一下孟子名言吧。
孟子名言(一)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孟子·离娄下》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公孙丑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为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孟子·梁惠王上》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孟子·万章上》
孟子名言(二)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孟子名言名句中这句最经典了,励志首选)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哉?”——《孟子·离娄上》
孟子名言(三)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孟子·公孙丑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名言(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孟子·离娄上》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孟子·离娄下》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告子下》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尽信书,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离娄上》
扩展阅读:孟子生平阅历
孟子的出生之时距孔子之死(公元前479年)大约百年左右。
孟子的生平和孔子很相似,都是贵族的后裔,平民出身,幼年丧父,一生所走的道路都是求学、教书、周游列国。
孟子字号在汉代以前的古书没有记载,但魏、晋之后却传出子车、子居、子舆等多个不同的字号,字号可能是后人的附会而未必可信。
拜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人为师时姓曾名参(孔子亦有徒名曰曾参,即曾子),后更改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孔汲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想要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为《孟子》七篇”。
孟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是天。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残留的人格神的含义,把天想象成为具有道德属性的精神实体。他说:“诚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诚这个道德概念规定为天的本质属性,认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观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体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都是以天这个范畴为基石的。
孟子本为“鲁国三桓”之后,父名激,母仉氏。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家道衰微,因而从鲁国迁居邹国。
据《列女传》和赵岐《孟子题辞》说,孟子曾受教于孔子的孙子孔汲。但从年代推算,似乎不可信。《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他“受业孔汲之门人”,这倒是有可能的。有一种说法是,孟子在十五、六岁时到达鲁国后拜入孔子之孙孔汲的门下,但根据史书考证发现孟子出生时孔汲已逝世三十载。所以还是如《史记》中所记载的受业于孔汲的门人的说法比较可信。就连孟子自己也曾说:“予未得为孔子之徒也,予私淑诸人也。”(《孟子 离娄下》)无论是否受业于孔汲,孟子的学说的确受到了孔汲的影响。所以,荀子把孔汲和孟子列为一派,这就是后世所称儒家中的思孟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