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疾病大全 男科 泌尿外科 妇科 产科 不孕不育 儿科 骨科 肛肠 耳鼻喉 眼科 口腔 皮肤病 性病 肝病 心血管
常见疾病: 感冒 肺结核 前列腺炎 颈椎病 便秘 痔疮 乙肝 脂肪肝 高血压 冠心病 中风 糖尿病 痛风 老年痴呆 癫痫 阴道炎 乳腺增生 无痛人流 牛皮癣 白癜风 淋病 肿瘤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神经病学 >> 客观感觉障碍

客观感觉障碍


www.cnkang.com  2007-4-17  中华康网

 

  三、节段性(带状)感觉障碍(segmental sensory disturbance)

  (一)神经丛损害(nerve plexus lesions)

  1.臂丛神经损害(brachial plexus lesions)

  (1)上部臂丛神经麻痹(Duchenne-Erb氏型):三角肌、前臂桡侧及拇指外侧半出现感觉减退或消失,局部有麻感,伴上肢外展、前臂屈曲及手外旋障碍。系颈5.6神经损害引起。

  (2)中部臂丛神经麻木痹:感觉障碍位于手背的一小部分,伴前臂肌与伸腕肌麻痹。系颈7神经损害引起。

  (3)下臂丛神经麻痹(Dejerine-Klumpke氏型):感觉障碍沿正中和尺神经分布,呈前臂及小手指局限性感觉减退或消失,Horner氏征阳性。系颈8和胸1神经损害引起。

  (4)全臂丛神经麻痹:感觉障碍分布于肩部三角肌区、肘关节上部、前臂及手部,仅上臂内侧无感觉障碍,伴单侧上肢瘫痪。常见于外伤、炎症和肿瘤

  2.腰神经丛损害(lumbus plexus lesions):腹股沟前、外侧和小腿的前、内侧感觉减退或缺失,伴以麻木感,针刺样痛或神经放电样感觉。常因腹膜后肿瘤或髂腰肌内出血致胸口至腰4神经损害引起。

  3.坐骨神经丛损害(sciatic nerve plexus lesions):小腿前外侧、足的后外侧及第4.5趾感觉减退或丧失,常有感觉过敏和坐骨神经病,并放至腓神经支配区。系腰4至骶3神经损害引起。

  4.阴部神经丛损害:在肛周、会阴区和尾骨尖部呈马鞍型感觉减退或丧失。系骶2或骶4神经损害引起。

  (二)神经根损害(nerve root lesions)

  1.颈神经根损害:一侧颈神经损害时,可以出现同侧枕、颈、肩及上肢等区域各种类型的感觉障碍,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根痛、放射痛,若为单神经根损害,感觉障碍区则局限,对应关系数:枕部为颈2、颈部为颈3、肩部为颈4。颈58的根神经损害的临床表现同相应的臂丛神经麻痹。有无根痛是其主要鉴别点。

  2.胸神经根损害:胸神经根损害时,其节段性表现最为明显,呈节段性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过敏或感觉过度,伴针刺样痛、烧灼痛、疼痛沿肋间神经放射。单神经根损害的感觉减退不明显或比实际界限小的多;多神经根损害,感觉障碍的上、下界要比实际损害低或高1—2个节段。神经根损害与胸、腹部感觉障碍的节段性分布关系为:胸2:第一肋间皮表,胸4:乳线,胸7:肋弓下缘,胸10:脐水平,腰①:腹股沟。

  3.腰神经根损害(lumbus nerve root lesions):

  (1)腰3神经损害:仅在大腿外侧及前面出现感觉减退或者过敏,疼痛从臂部后面放射到股骨粗隆,大腿前、外侧、股骨下端及内踝部,膝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2)腰4神经根损害:臀部外侧,股骨外上至膝关节前面,小腿前内侧至足的内面出现感觉障碍,且以下段明显,疼痛沿此分布区自臀部向足弓放射,同时伴有股四头肌及胫骨前肌麻痹。

  (3)腰5神经根损害:小腿外侧、足跟背面、拇趾背面及外侧感觉减退,疼痛自臂后经大腿、膝关节、小腿外侧斜向足背放射至拇趾。

  (4)腰4~5神经根损害:除有腰4和腰5神经根损害的各自表现外,尤为小腿外侧面至足背的感觉障碍突出,伴有足趾背屈障碍,尤以拇趾背屈障碍为著。

  4.骶神经根损害:

  (1)骶1神经根损害:大腿后外侧、小腿后部至足外侧面出现感觉障碍,疼痛自臀部后面沿其神经分布区放射至小趾。

  (2)腰5骶1神经根联合损害;小腿前后及外侧至足底部全部出现感觉障碍,疼痛自臀后放射至相应区域,伴小腿三头肌、屈跖肌麻痹,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5.马尾神经根损害:马尾神经根损害时,可以表现为腰2以下各种神经损害症状。全马尾损害时,感觉障碍分界清楚,上界前为腹股沟,后为髂骨上端的水平线,在此以下,臀部、会阴及下肢全部出现感觉障碍,伴有自发痛(电击痛)、会阴有异常感觉并向下肢放射,常有痛性感觉迟顿。马尾损害的高度、程度不同。其上、下界可有不同。

  (三)脊髓损害(spinal card lesions) 

  1.后角损害:病变同侧呈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受损神经分布区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触觉和深感觉正常,疼痛常不如后根损害严重。髓内病变时,痛温觉障碍从病变节段逐渐向下发展;髓外病变时,则从下肢向上扩展,且常伴病变同侧的神经根刺疼痛。

  2.前联合损害:呈对称性节段性感觉障碍,双侧均产生区域性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触觉及深感觉保存。

  脊髓损害产生节段性感觉障碍最常见于脊髓空洞症和髓内、外肿瘤早期。

  四、交叉性感觉障碍(contralateral sensory disturbance) 

  (一)脊髓损害 脊髓性交叉性感觉障碍常因损害脊髓后脑束和脊髓后索所致,有的病变涉及神经根。常表现为病变水平以下双侧分离性感觉障碍,即同侧深感觉障碍而痛温觉正常,对侧痛、温觉障碍现象—感觉过敏带。若脊髓半侧损害不完全时,可仅表现出对侧痛、温觉障碍。髓内病变时,痛、温觉障碍从病变节段逐渐向下扩展,但肛周皮肤痛觉正常;髓外病变则从下肢向上发展。压迫性病变常以温觉、痛觉和触觉分别出现障碍的顺序发展;急性病变(如外伤),常出现病变同侧一过性痛觉过敏,其恢复先从下肢开始依次向上。

  (二)延髓损害(medullary bulb lesions)

  1.延髓内部病变:损害内侧丘系,产生病灶对侧肢体深浅感觉分离现象—深感觉缺失、痛温觉正常。

  2.延髓外侧病变:损害三叉神经降核和脊髓后脑束,产生同侧面部和对机时面部以下半身感觉障碍。同侧面部皮肤、口腔粘膜、舌、软腭和咽部感觉减退或消失;对侧颈部、上下肢、躯干痛温觉障碍,病变广泛者深感觉减退或缺失。病变位于延髓与上颈髓交界部,面部感觉障碍位于面周边部;病变位于延髓上端,同侧感觉障碍位于口周围。延髓交叉性感觉障碍多见于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四)脑桥损害(pons cerebelli lesions)脑桥上部损害一般无交叉性感觉障碍。脑桥下部损害,同侧面部口周围感觉减退,对侧肢体痛温觉障碍,伴咀嚼肌麻痹。

  五、偏侧性感觉障碍(hemianesthesia) 

  (一)脑干损害 脑桥上部和中脑损害时出现偏侧性感觉障碍,对侧面部和偏身感觉障碍,脊髓空洞型表现为痛,温觉减弱而深感觉正常,脊髓痨型表现为深感觉与识别触觉障碍而痛温觉正常,严重者深浅感觉全部障碍。感觉障碍以面部较轻,病变恢复时亦从面部开始,顺次使感觉障碍上界下移。

  (二)丘脑损害 病灶对侧面部及躯体的偏身深、浅感觉减退或缺失,以深感觉和触觉障碍为著,痛、温觉障碍较轻。闭早退时因手指位置觉障碍而呈手足徐动样不随意运动。常伴有感觉过度或感觉倒错。特征性的感觉障碍为偏身自发性疼痛,即丘脑痛,常为发作性剧痛或持续性刺痛或持续痛呈发作性加剧,可因各种刺激(如磨擦、压迫、寒冷、声响等)而使疼痛加重。主要见于脑血管病。

  (三)内囊损害 对侧颜面、颊粘膜、舌、躯干及上、下肥等部位痛、温、触觉减退或缺失,与运动障碍,视野障碍形成三偏征(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侧同向偏盲)。上肢位置觉障碍突出,上、下肢远端较近端感觉障碍突出,痛温觉障碍较深感觉障碍严重,躯干正中线或距正中线23cm的范围内感觉障碍较轻。

  六、单肢性感觉障碍(monopareststhesia)

  (一)皮质损害 顶叶中内后回病变时出现感觉障碍。单侧中央后回损害表现为偏侧型感觉障碍,中央后回灶性损害表现为单肢性感觉障碍,或条块带状射体障碍。以位置觉、识别触觉和实体觉障碍最为突出,痛温觉、震动觉正常,以远端明显。带有麻木感、蚁行感等异常感觉。可有感觉型癫痫发作。

  (二)假性神经根型感觉障碍 是大脑皮质病变的特殊类型,常回脑外伤和颅内肿瘤引起。上肢多于下肢,最常见的表现有三种:①上肢桡侧颈5.6神经分布区呈条带状感觉障碍;②上肢尺侧颈8胸1神经分布区感觉障碍;③手套状感觉障碍,类似颈7.8神经损害。三种表现同时发生,则表现为单肢性感觉障。此类感觉障碍不伴有运动障碍。

  七、斑块状感觉障碍(Psoriasis sensory diseurbance) 

  (一)多数性单神经炎 感觉障碍通常开始于某一末梢神经支配区,在数小时或数天内其他神经亦受累,感觉障碍区不连续、不对称,呈斑块状感觉障碍减退或缺失,各部位感觉和程度及发展不平衡,在任何区域都可单独表现为加重、级解和复发。下肢多见,常因相应部位的疼痛和运动障碍而被发现。为胶原性血管病变所致。

  (二)癔症 癔症性感觉障碍可表现为偏侧型、半身型、手套型、袜型、单肢型、条块型和班块型,以半身型最为多见,以斑块型鉴别最为困难。感觉障碍可为感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或有蚁行感。癔症性感觉障碍具有下述特点:①范围与神经分布不一致;出现在一个神经的两个区域、两条神经的相邻区域;感觉障碍的界线恰在正中线上,或与四肢长轴垂直、呈齿轮状、环状。②深浅感觉全部受损:各部位感觉障碍表现既重又基本平衡,几乎呈同等程度。③复合性:可同时具有几种类型的感觉障碍。④易变性:可因暗示而改变感觉障碍部位、范围和程度。⑤矛盾性:全部感觉缺失却无感觉性共济失调或肌麻痹,温度觉缺失而无烫伤。

上一页  [1] [2] 

相关阅读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