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常见疾病 >> 宝宝的体温正常吗

宝宝的体温正常吗


www.cnkang.com  2011-1-27  台湾《育儿生活》    
核心提示:宝宝的体温正常吗   宝宝体温超过摄氏38℃为发烧征兆,若超过摄氏41℃以上称为极度高温;相反的,体温降到摄氏35℃以下,则是体温过低。造成宝宝体温高低,有可能是……

  宝宝体温超过摄氏38℃为发烧征兆,若超过摄氏41℃以上称为极度高温;相反的,体温降到摄氏35℃以下,则是体温过低。造成宝宝体温高低,有可能是生病引起、体温调节中心病变、低血糖糖尿病等,有任何问题时,父母应提高警觉,及早求医诊治。

  人类的正常体温是摄氏37度〈华氏98.6度〉,并维持在+-摄氏0.6度(华氏1度)的范围内,太高或太低都是不正常。所谓的体温是指身体的中心温度,在一天24小时之中会有高低 的变化,通常在清晨时刻体温最低,下午4点到6点之间体温最高,上下差距在摄氏1度到1.5度之间。

  身体状况与环境变化影响体温

  随着身体状况以及四周环境的温度变化,在我们脑部的温度调节中心,会利用各种生理机能来保持正常体温。如果体温降低,身体的自然生理反应是增加体热的产生,同时减少体热的失散。

  人体为了增加体热,细胞的新陈代谢会自动加速,我们会活动全身四肢肌肉,甚至会全身不自主地抖来增加体热。为了减少体热失散,身体的外围血管自动收缩,所以手脚变得冰冷,同时在行为上会偏好温暖,我们会有寻找温暖避风的地方,或添加衣物的动作来维持体温。相反的,如果体温增高,身体需要散热,外围血管会自动扩张,身体会流汗。

  如果宝宝体温超过摄氏38度〈华氏100度〉,在临床上就可以认定为发烧,如果体温超过摄氏41度以上就称为极度高温。相反的,体温降到摄氏35度〈华氏95度〉以下,则是体温过低。

  人体会自动调控冷热

  人体的生理本能,对于冷热会自动调控,以维持身体的恒温,没有这些功能就无法保持一定体温,例如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药物中毒以致体温调控中心功能丧失等,均有可能造成这种结果。另外,一旦人体受到病菌的入侵,身体会启动防御系统,体温调节中心依其接受到的信号强弱调高体温设定。身体对中心给予的指令立刻作出反应,外围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如果效果不够,会全身?抖以增加热的产生,来升高体温。

  不过在身体非常虚弱的情况下,例如早产婴儿、癌症末期、年纪太大,或因感染引起严重败血症等,生理上无法发动这种机制,反而会出现体温过低的现象。所以宝宝如有体温过高或过低时,要提高警觉,因为这表示宝宝可能有问题,要赶快求医诊治。

  以上一些症状都是比较极端,在体温非常高〈高于摄氏41度〉或非常低〈低于摄氏35度〉时才可能发生的症状,一般情况下体温不正常是表示身体不适,它是疾病的一种症状,找出原因,针对原因治疗才是重要的。日常生活要注意规律,由于绝大多数的体温过高是由感染引起的,因此个人卫生非常重要,要养成时常洗手的习惯。

  早产儿、年迈者、身障者,或服用药物、酒精过量者,容易有体温太低情形。在寒冷季节,如果室内没有足够的暖气,对年幼的婴儿尤其是新生儿,很容易造成伤害。宝宝会有拒绝喂食、尿量减少、活动力减低、手脚冰冷,体温介于摄氏29.5度到35度之间,心跳减缓及呼吸停止随时会发生。死亡率高达25%,存活下来的有10%会有脑部受伤的症状。因此在寒冬季节,注意家里的温度,给宝宝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

  两、三天大并无其它症状的新生儿,偶而会有体温过高现象〈摄氏38度到39度〉,这种情况最可能会发生在喂食母奶的婴儿,因为喂食不足造成液体吸取量不够,或长时间曝露在高温环境之中。宝宝呈现急躁、排尿减少及其它脱水现象,同时会有呼吸急促来加速排热。要赶快降低环境的温度及补充水份。

  另有一种更严重的新生儿高体温情况,室外温度非常低,在室内也穿着非常温暖,由于新生儿排汗能量不足,体温很容易升高。包裹得太多衣物的婴儿,如果太接近热源,或在开放热气的汽车中,或在密闭的房间内或汽车内,被放置在窗台旁,这时受强烈阳光直接照射,都有可能造成高体温的现象。

  体温可能上升到摄氏41度到44度,皮肤又热又干,起初宝宝全身发红,脸部无神,接着变成神智不清、脸色苍白、昏迷和抽搐,死亡率及脑部受损的比率非常高。最好的预防方法就是依宝宝所在环境的温度给予适当穿着。(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小儿科主治医师 黄健吉)



    关键字:体温  发烧  环境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