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常见疾病 >> 先天腮腺血管瘤多数需治疗

先天腮腺血管瘤多数需治疗


www.cnkang.com  2011-4-20  信息时报    
核心提示:先天腮腺血管瘤多数需治疗 曾长有“米老鼠”耳朵的路茜变成了漂亮可爱的小女孩。   临床个案:   小姑娘长出奇怪“米老鼠耳朵”真谈不上可爱。近日据英国媒体报道,……
曾长有“米老鼠”耳朵的路茜变成了漂亮可爱的小女孩。

  临床个案:

  小姑娘长出奇怪“米老鼠耳朵”真谈不上可爱。近日据英国媒体报道,一位小女孩路茜出生后3周开始出现两只耳朵上各长出一个白色突起物,开始只有硬币大小,之后越长越大,最后变成一对奇怪的“米老鼠耳朵”。而路茜2岁时,她的“米老鼠耳朵”开始逐渐萎缩,4岁就彻底消失了。

  那么这神奇的“米老鼠耳朵”是怎么回事呢?如果家中BB长了这么副耳朵就完全不用管,等它魔法般地消退吗?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陈伟良教授说,所谓的“米老鼠耳朵”其实是一种发生于婴幼儿的先天性腮腺血管瘤所致的耳廓病变。

  病况分析

  老鼠耳是先天性腮腺血管瘤

  陈伟良说,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出生缺障,其中约75%发生在头颈部。而腮腺区血管瘤是婴幼儿期血管瘤比较常见的类型,发病率约占所有婴幼儿期血管瘤的15%,一般多发生于女孩。从照片上看,小女孩的双侧腮腺区明显向外隆起并且部分皮肤发红,以致耳廓外展形成了“米老鼠耳朵”。陈伟良说,这种双侧腮腺区同时发生病变的情况是较为少见的。

  从病理上说,腮腺区血管瘤起源于腮腺内残余的成血管细胞,其特点一般是出生后即迅速增大,并在一年内达到高峰期,此期称为增生期。此时往往出现腮腺区隆起,部分患者会出现耳前区皮肤及耳廓皮肤被血管瘤侵及而出现皮肤颜色变化。就像路茜长出白色突起物一样。

  随后血管瘤处于相对稳定状态,部分病变会出现自然消退,称为消退期。因此,路茜的“米老鼠耳朵”出现萎缩并最终彻底消失并不奇怪。

  处理

  少数人自愈多数人需治疗

  那么如果发生了这种病变是否无需理会,等它自动消失呢?陈伟良说,这类除少部分可自行消退外,大部分患者需及早进行治疗。

  陈伟良说,腮腺区血管瘤除影响正常婴幼儿的容貌外,有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溃疡,流血等并发症。若出现血管瘤增大出现外耳道堵塞,则会影响听力。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巨大血管瘤经过长期发展形成“血池”,易引起患儿血小板减少和贫血等症状,从而影响患者发育。

  目前,对于初发的腮腺血管瘤多采用硬化治疗或观察随诊,对于经硬化治疗后仍无法消退者或者消退不全者再采用手术治疗。因此对于出生后如发现患儿患有血管瘤,家长应及早就医,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信息时报记者 徐姗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