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
![]() |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
![]() |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
![]() |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
![]() |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
![]() |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
![]() |
学龄前 少 儿 |
早教,并不是要认多少字,而在于让孩子们懂得快乐的意义。
早期教育
中国人向来笃信“三岁定终身”,而近年来,中国人还深信,不能让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但这起跑线要划在哪里呢?是否从无意间怀孕的那一刻起?而当孩子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不知所措的年轻父母们更是捧着一本又一本让人眼花缭乱的育儿书,看着满天飞的早教理论,却不知道如何才能让自己的BB在三岁前定下天才的一生。
话题背景
婴幼儿早教全面受重视
北京市人大正式通过了《北京市学前儿童教育条例》,条例中规定:“本市倡导和支持开展3周岁以下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让新生儿成为最早接受教育的对象,这与国际上早期教育的研究成果一致。
半岁婴儿英语课引争议
上海一家早教机构欲推出“6个月婴儿学习英语”的课程。这一明确针对婴儿的英语课程,宣称主要招收6至18个月的小宝宝,甚至3个月也可以酌情考虑。据悉这打破了上海英语教学学员最小年龄的纪录。
名词解释
何谓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定义。许多学者公认的是从0岁开始的教育,一般三到六岁是学前教育,3岁之前就称为早期教育。在这个阶段,通过游戏等各种方式,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作息、自理、卫生、道德、记忆、观察、思考等习惯,促进其发展的活动称作早期教育。
调查报告
早教可以,但不能高消费
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有超过80%的家长都认为孩子的早期教育十分重要,但不少人对早教机构的专业性和科学性持观望和怀疑态度,在接受调查的人当中,只有13%的人会选择将孩子送去专业早教机构,选择自己在家教育和“无为而治”的各占40%。而选择参加早教课程的大部分也是为了让孩子接触新环境、学会与人相处。从关于早教费用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多数人的心理接受程度在2000元/一年以内,能接受3000元以上费用的人数不足五分之一。
家长观点
自教和专家教相结合
Tina(自由职业者,儿子7岁):
我在怀孕期间就买了很多有关早教的书和DVD,基本上是一边学习一边教。到了儿子一岁多的时候就带他参加了早教机构举办的亲子课程,也方便自己与专业教师、其他妈咪之间进行交流和学习。
我认为孩子的早教最好是自己在家教育和交给专业机构两者结合进行。一方面孩子的教育主要靠的还是父母;另一方面父母也不能“闭门造车”,到专业机构听听专家意见,让孩子多点与人交流是很好的。
心得:Tina在家主要是教孩子语言,中文与英文同时进行。除了让孩子听、看英文版的动画DVD如迪士尼的动画片等,她还采取了拼音教学法,由于中英文拼音有点类似,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另外发音也会比较正确。
早教攻略
早教课让孩子接触同龄人
戴乐(音乐学院教师,儿子1岁):
因为自己工作比较忙,没什么时间在家教,儿子十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帮他报名参加了某机构的早教课程,每个星期两次课,接受一些什么视觉、听觉启发训练,学了两个多月,也没觉得有什么作用。不过考虑到我们住的是独栋楼,平时也没什么小孩可以跟他玩,去早教课程可以让他接触到同龄的小朋友,锻炼他的胆量和与人交往的能力,所以也一直在上。
当初在选择早教机构时也考察了不少家,但是都不尽如人意。有些机构的课程和教材不错,但是老师不太好,缺乏经验或是不够亲切;有的机构老师很好,但是课程就很一般。衡量各方面因素,最终我们还是选择了老师比较好的机构。总之有种感觉就是国内的早教机构专业程度始终不太行。
如何选择专业早教机构
市场上的早教机构存在良莠不齐的现状。家长们又该如何选择呢?于春林老师建议,家长们在挑选早教机构时,要尽量与教学老师进行沟通,了解该机构的早教理论基础和教学方式是什么,是否科学合理等。因为老师最重要的是懂得孩子的成长规律和教育方法,但一些早教机构里的老师往往欠缺这些深层的教育理念。另外,早教班只要能提供适合孩子年龄发展的课程就已经达到了效果,并非越贵越好。
专家说法
早期教育不是英才教育
爱尔贝早期教育中心总经理、儿童心理学专家于春林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大家对早期教育的认识普遍存在一个误区,就是把早期教育当成了英才教育,或者等同于早期智力开发,尤其是将孩子送进早教机构学习的,期望值特别高,总是希望教出个小天才来。很多家长都用会认多少个字、背多少首诗这类技能性的标准来衡量孩子早教的效果。
而早期教育是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培养。早教机构成立的初衷并不是培养天才,其教育的主体不是孩子而是家长,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能力,让家长懂得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兴趣和能力,以便能够及时提供适宜孩子发展的空间和环境。
早教应重视非智力素质培养
传统教育将智力开发推高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排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于春林老师指出,一方面,婴幼儿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适时的训练,这是0~3岁早期教育的基本科学规律。另一方面,在当今社会,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已经凸显出来。而幼儿时期是人格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应重视孩子优秀的非智力素质的培养,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随机教育,培养孩子自信、坚强、不怕困难的性格以及较强的独立活动能力。
本报观点
将早教进行到底
无论是婴幼儿的早期教育还是今后的学习教育,重要的不是培养天才,而是培养孩子们拥有健康的心理与人格,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期望与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强迫孩子去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毕竟没有什么比快乐的人生更令人期待的了。因此,我们坚定不移地将早教进行到底,是让他们在3岁前确立快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