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
![]() |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
![]() |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
![]() |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
![]() |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
![]() |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
![]() |
学龄前 少 儿 |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椎间盘介入科副主任医师 姜才美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多发病,主要是因为腰部长期受损引起上下两个椎体间的“垫片”发生破裂,其内的髓核组织向后突出压迫神经,从而产生腰及下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多发于下列人群:
1.20~40岁之间的青壮年。椎间盘的退化从这一年龄段已经开始,加上青壮年的运动量相对较大,受损机会较多,因此患病概率较高。
2.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的人。身体肥胖的人,腹部重量使腰部负荷增加,从而增加患病概率;身体过于瘦弱的人则因肌肉组织太少,力量较弱,亦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3.体力劳动强度大的人。有资料表明,接触全身震动的职业,如驾驶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的司机容易患慢性腰椎损伤;经常使用电钻、电锤等电动工具也容易造成腰椎损伤。
4.经常伏案和站立的人员,如办公室工作人员和售货员等。因为长期体位固定,姿势变化较少,腰部肌肉常处于某个方向上的紧张状态,从而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5.女性产前、产后及绝经期是该病的高发期。妇女怀孕期,尤其是后期,由于腹内胎儿不断生长增大,造成准妈妈腰椎过度前曲,从而增加腰部负担;产后及绝经期女性,由于内分泌的改变,骨质疏松及小关节、韧带的退化等,也导致发病率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