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心理行为语言 >> 孩子“听话”未必好

孩子“听话”未必好


www.cnkang.com  2012-2-11  当代健康报    
核心提示:孩子“听话”未必好   心理专家曾在全国一些城市做过一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结果发现,在被看做是“听话”的孩子中,自述胆小的占34.3百分,不爱提问题的为38.8百分……

  心理专家曾在全国一些城市做过一项独生子女人格发展调查,结果发现,在被看做是“听话”的孩子中,自述胆小的占34.3百分,不爱提问题的为38.8百分,对创造发明不感兴趣的为27.5百分。

  造成孩子“听话”、“服从”有许多家庭因素。我们有些家长往往给孩子定下宏远的大目标,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在这种前提下,让孩子听话就成了必然。家长忽略了孩子人格的成长,一方面在生活上过度溺爱、过度保护,造成了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心理,使孩子不能发展自强、自立、自主的人格;另一方面,在其学习和成长上又让孩子的理想与目标和自己强行保持一致,忽略了孩子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心理专家认为,7~15岁正是孩子社会认识、道德判断、演绎归纳、价值观念等思维能力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喜欢观察、幻想和假设。家长和老师应该鼓励孩子多提问题,甚至提出与成年人相反的观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同时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的内在动力。

  冰心老人曾用她特有的语言告诫家长和老师们:“淘气的男孩是好的,调皮的女孩是巧的。”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孩子的兴趣,激活孩子的潜质,是培养新世纪未来主人的重要课题。“听话”的孩子不仅会产生心理障碍,还有可能会碌碌无为。(齐建荣)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