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心理行为语言 >> 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是“小偷”吗?

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是“小偷”吗?


www.cnkang.com  2012-2-17  新浪母婴频道    
核心提示: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是“小偷”吗?   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拿别人的东西的行为与成年人的偷窃行为,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但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家长却往往用成人的社会行为准则、道……

  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拿别人的东西的行为与成年人的偷窃行为,在性质上是截然不同的。但在现实生活中 ,大多数家长却往往用成人的社会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去严格约束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就大惊失色,严加惩 治。殊不知,这种做法不仅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那么,孩子拿别人(同伴、同学、家长、老师、邻居)东西的行为是怎样发生的呢?

  一、 是孩子的主客体意识不够清晰所造成的。孩子不同于成年人,他们由于受自身年龄条件的制约,经验不足,是 非分辨能力差,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兴奋大于抑制,行为动机不稳定,情绪易受客观环境的影响,他们这种“偷窃”行为还不 能称为真正意义的偷窃行为,因为,人们看到的只是偷窃行为本身,而没有看到行为背后的动机性质。

  二、 是孩子的意志控制能力较弱所造成的。某种物品对孩子来讲,总有它一定的吸引力,哪怕一个小石头,一张花 纸片。由于好奇、喜爱,不经对方允许而占为已有,这是意志控制的失败。

  三、 不良的教育影响也是孩子产生过失行为的很重要原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家庭的增多,越来越多 的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多是溺爱,既便是在不太富裕的经济条件下,家长也会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孩子 想什么有什么,要什么给什么,有求必应,从而使孩子养成自私、任性、懒惰、骄横,不会克制自己的不良心态,一旦发现自 己没有的东西,就要想尽办法得到,得不到就可采取极极端的偷、抢、骗手段去得到,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因此,可以说, 这种不良教育的方式对孩子的影响有时甚至起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作为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过失行为,切不可大声呵斥、惩罚他们,更不要将他们的行为公诸于众,要注意保 护孩子的自尊心。同时,要注意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客体意识,最好结合孩子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懂得“可以”、 “不行”,明白为什么可以,为什么不行的道理,并逐渐让“可以”和“不行”的概念,在孩子心中并存,以锻炼他们的意志 ,克制他们的欲望,约束他们的行为,从而使其形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此外,作为家长还要注意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以便形成统一和谐的教育环境,对待孩子的不良行为尽量做到早发 现,早消除。正如前人所说:“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