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心理行为语言 >> 儿童心理问题需及早干预

儿童心理问题需及早干预


www.cnkang.com  2012-2-6  新文化报    
核心提示:儿童心理问题需及早干预   受到委屈,家长要理解支持   一天,上小学二年级的明明从学校一回来就待在自己的小屋里不出来,妈妈发现了异常,就问明明发生了什么事情,明明告诉妈妈……

  受到委屈,家长要理解支持

  一天,上小学二年级的明明从学校一回来就待在自己的小屋里不出来,妈妈发现了异常,就问明明发生了什么事情,明明告诉妈妈,上数学课时,别的小朋友随便说话了,但老师却说是他说的,真是气死人了!明明的妈妈见状接着说:“老师可能看错了,我相信一定不是我们的明明说的!”明明见妈妈这样相信自己,慢慢地就不生气了。

  专家分析:孩子经常会用自己的方式引起家长的注意,得到家长的认同。而家长往往只关注孩子不好的一面,犯错误时,会狠狠地批评孩子。其实,当孩子受委屈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支持和理解,这样长大后孩子就不会时时刻刻感到没有安全感。

  解决方法:孩子需要父母对自己行为的认同,特别是受到委屈时,家长应该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包括一些不好的情绪体验,家长要对孩子的反馈给予积极的认同,客观准确地给孩子“情感反射”,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的理解很重要。通过这种方法,孩子抑郁的情感会得到宣泄,使孩子心理达到平衡。生活中应该关注孩子积极向上的表现,告诉孩子这样做父母会更加高兴。有时孩子即使是犯了一些错误,家长也要装作没看见。另外,建议家长不要拿自己孩子短处和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要让孩子自身做个纵向的对比,看现在和以前是否有进步。另外,要让孩子知道,成长中不完全是快乐的,还伴随着一些痛苦,但孩子不要畏惧成长,要让孩子知道有家长的支撑,成长并不可怕。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家人不要给孩子人为的设置挫折,自寻烦恼。

  结伴需求,家长要尽量满足

  苗苗很不爱说话,苗苗妈妈很担心她会患自闭症。细心的妈妈发现,苗苗每天放学回家都喜欢坐在阳台上怔怔地往楼下看,后来苗苗妈妈发现,她是在看小朋友玩。苗苗妈妈知道她也想下楼和小朋友玩,可又担心那些大她一些的男孩子会欺负她或把她带坏了,所以一直很犹豫。

  专家分析:过去人们的结伴要求是很容易满足的,因为家中的兄弟姐妹很多,而且和邻居家的小朋友一起玩的机会也很多。但是现在,孩子与他人的交流很少,很多人都觉得自己的孩子冷漠、孤单不合群,其实有些是孩子生活的环境造成的,很多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玩,担心孩子会学坏或被欺负,有些老师也会给孩子分等,让学习好的孩子和相对差的孩子分开学习、分开玩。这样时间长了,孩子会失去评判标准,很多事情无法判断好坏,长大后,会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出现人际交往障碍。

  解决方法:让孩子自由地和同龄人交往,偶尔打个电话,传小纸条是很正常的事情,证明孩子有沟通的需求,家长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要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也不要人为地给孩子分等级,让其自由地与人交流,培养其判断事物好快真伪的能力。

  郑教授最后指出,快乐是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前提,另外还要让孩子有比较准确的认知能力及情绪体验。当孩子出现情绪波动、暴躁、精神不振、冲动、行为减少或过多、自我伤害及饮食起居不规律时,就是他们在向大人发出心理问题的信号,家长要加以关注。有心理疾病、心理问题的儿童,应及时进行指导性治疗。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