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心理行为语言 >> 家庭贿赂性奖赏的悲剧

家庭贿赂性奖赏的悲剧


www.cnkang.com  2012-2-18  《时尚健康》    
核心提示:家庭贿赂性奖赏的悲剧   情景剧上演   3岁半的壮壮像大多数小孩子一样,不喜欢去幼儿园,尤其是逢年过节在家休了一个长假之后,一说要上幼儿园了,壮壮马上哭得……

  情景剧上演

  3岁半的壮壮像大多数小孩子一样,不喜欢去幼儿园,尤其是逢年过节在家休了一个长假之后,一说要上幼儿园了,壮壮马上哭得昏天黑地。

  妈妈试图好言相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甘心情愿地去幼儿园,可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就是不见效。最后,妈妈拿出了杀手锏:“壮壮,你如果乖乖地去幼儿园,那么我就带你去买玩具。”于是孩子回应道:“那你现在就带我去买。”“好,我现在就带你去,但是买完玩具后就上幼儿园好吗?”孩子点点头,于是“成交”,一场孩子的“罢工行为”,在妈妈的物质贿赂下结束了。

  “如果能考出好成绩,我就带你去游乐园……”

  “如果你去幼儿园,我就给你买玩具……”

  “如果你背下这首诗,我就给你巧克力……”相信这种“如果你……那么……”的方法,很多妈妈都用过,并在短时期里应对孩子的任性也很见成效,能够马上让孩子按照大人的意愿行事。妈妈错在哪里?

  这种“如果你……那么……”的方法,短期来看会激励孩子为了眼前的目标而努力,但长远来看,也会给妈妈和孩子带来很多负面效应。

  首先,这种方法很少能鼓励孩子持续地努力下去。其次,在这种做法中,我们每句话传达给孩子的信息,都是在对孩子的能力表示怀疑,比如,“如果你考出好成绩”,意思是“我不能确定你能”。因此,这种“如果”的假设并不能给孩子以正向的鼓励。

  另外,对于这种贿赂性奖赏还有几个反对的理由:第一,为了得到奖赏,孩子会故意犯错,好让父母为了让他们变好而提供奖赏;第二,这样的推理可能会让孩子跟你讨价还价甚至勒索,为的是让你跟他的“好”行为交换;第三,孩子对奖赏和利益的要求会日益增长。

  心理学家支招

  当孩子与家长发生冲突并进行反抗的时候,更聪明的办法是树立权威,在服从权威的前提下,再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比如:“该上幼儿园了,你想让爸爸送你去还是让妈妈送你去?”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讲,随着孩子与其他儿童的交往开始,他们便面临着进入社会生活的挑战。一般认为,儿童社会化及其他方面的发展,主要受两种人际关系的交互影响:一种是平等协作的同伴间关系;另一种是权威约束性的关系,以尊重和单向服从需要为特征,而父母通常是儿童遇到的第一个权威。对于孩子来说,尊重正确的权威,会促进他获得知识、学习正确的行为方式;而对权威的漠视和反抗,则有可能造成以后的自由人格和反社会人格。

  另外,父母跟孩子的关系应该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当父母用许诺来强调他们的话,就无异于承认那些没有许诺过的话是不值得重视的。父母们也不应该要求孩子做出不是发自内心的保证,因为这就等于让他在银行签了一张没有户头的支票。

  对孩子进行物质奖励有时的确是必要的,但底线是:不能用“如果……那么……”的方法,将物质与服从妈妈的愿望直接挂钩,把奖励变成了贿赂。


相关报道:教育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家长行为教育影响孩子一生   
          儿童气质反应的行为特点   
          对孩子行为评价要实事求是   
          家长的行为规范象面镜子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