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心理行为语言 >> 分床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分床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www.cnkang.com  2012-5-14  《时尚健康》    
核心提示:分床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心灵   主要观点     ●3~6岁是“俄狄浦斯期”,最好在3岁之前分床和分房。   &……

  主要观点

    ●3~6岁是“俄狄浦斯期”,最好在3岁之前分床和分房。

    ●涉及到和性相关的问题,家长可以创造性地回答。

    ●有时不是孩子不能独立,是母亲自己有分离焦虑。

    ●最影响到孩子的不一定是分房本身,而是家庭关系模式。

    黄峥(北京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学博士生)

  从教育的角度,现在的母婴教育往往会讲什么是最好的(或者本来就不存在所谓的“最好”),什么都定量。其实什么时间最好只是一个大致范围,孩子的个体差异也很重要。

  其实,最影响到孩子的不一定是分床(房)本身,而是从房间安排中体现出来的家庭关系模式,包括亲子间的期待和依恋关系。这种模式会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表现出来。

  应对“俄狄浦斯”敏感期

  在1~3岁之间,孩子经历了一些关键事件,比如断奶,大小便训练等。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能够区分自己和外部,产生独立性和控制感。孩子已经有能力从外部世界独立,因此这个阶段适宜分床以及分房。

  根据精神分析,3~6岁是儿童的“俄狄浦斯期”,孩子会对父母的关系、两性之间的问题比较敏感。从性心理角度来说,孩子3岁之后最好与父母分床,至少不要有可能直接看到父母的性事。在临床上,也确实有一些个案,记得早年间听到或看到父母间的性事,对性心理产生刺激性的影响。实际上,不是不分开一定会出问题,而是出问题的可能性会大一些。在3~6岁这个关键期,孩子需要意识到父母之间有一种亲密关系,是他没有能力介入的,接受这一点有益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6岁之后,孩子逐渐进入潜伏期。这阶段孩子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超过对自身的关注,如果在小时没有分开,那么这个阶段也可以比较容易地分床(房)。而到青春期孩子会再次回归对自身的关注并产生性的冲动,如果在青春期到来之前还没有完成“分”,可能提示出家庭关系和互动模式是存在一定问题的。

  父母:越担心,越难办

  1. 成长的烦恼 家长典型担心:“分床(房)会不会伤害孩子的心灵?”在儿童成长中,比如断奶,上幼儿园,孩子都可能体验到痛苦,会发现有些愿望不能实现。父母需要认识到,每一次成长都包含一 定的痛苦,不可能让孩子完全没有痛苦地成长。

  2. 性,尴尬吗?孩子典型问题:“为什么我不能和妈妈睡一床,爸爸却可以?不公平!”家长典型担心:“向孩子解释的过程要涉及到夫妻之间的关系,会不会让孩子产生和性有关的联想?”孩子在3~6岁,会对男女身体的不同感兴趣,这是正常的。父母可以用适当的、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回答相关的问题,让孩子理解父母住在一起是天经地义的。当他长大了,也可以结婚,和另一个人住在一起。这个解释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关键在于父母心态上要觉得这是正常的。父母们既然能想出孩子是鸟衔来的之类的说法来回避问题,相信也会有足够的创造性来很好地回答问题。是孩子分不开,还是母亲分不开?家长典型问题:“我女儿有恋母情结,我老公有恋网情结。只好我和女儿一间卧室了。和女儿分睡,有点难。”在有的家庭中,由于父亲长期不在家,或父母之间关系疏远,所以母亲和孩子会长期睡同一张床。尽管不是有意识的,但孩子有时会幻想他能替代父亲的位置。孩子的这种替代幻想并不是一定不好,但如果过度,就可能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