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康网首页
男性 健身 | 休闲 | 保健 | 疾病 | 爱好 | 品味
女性 美容 | 整形 | 减肥 | 职场 | 情感 | 育儿
健康 男科 | 妇科 | 疾病 | 外科 | 体检 | 食疗 | 心理
生活 家居 | 旅游 | 养生 | 急救 | 解梦 | 星座 | 美食
医学药学 | 健康资讯
中医中药 | 老人健康
准备期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怀孕期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分娩期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新生儿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婴儿期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幼儿期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少儿期 学龄前
少 儿
您的位置: 中华康网 >> 护理保健 >> 尿频是“训练”出来的?

尿频是“训练”出来的?


www.cnkang.com  2012-8-14  《为了孩子》    
核心提示:尿频是“训练”出来的?   尿频与训练有关   刚满3岁的小丫上幼儿园不久,细心的老师就发现她上课时不时举手要求小便,但每次尿量却并不多,有时甚至只有几滴。在家里,小丫……

  尿频与训练有关

  刚满3岁的小丫上幼儿园不久,细心的老师就发现她上课时不时举手要求小便,但每次尿量却并不多,有时甚至只有几滴。在家里,小丫夜里也常会尿床。老师建议妈妈带小丫到医院检查,经过检查和化验,尿液和血都正常。医生仔细询问了小丫小便训练情况后,告诉小丫妈,宝宝的尿频与过度频繁训练小便有关,属于不良习惯或不良反射,在医学上称为精 神性尿频症。

  原来,小丫满1岁后正值夏天,小丫妈怕尿布捂着热,没给小丫用尿布,只穿了条小内裤,为了少洗几次,也为了让宝宝干爽舒服,小丫妈就隔1个小时把一次尿,起先小丫不肯配合,在妈妈的坚持下,渐渐地小丫每次都能尿一点,得到了妈妈的表扬。在妈妈地勤“把”下,小小的小丫早早地告别了尿布,妈妈为此还很得意。孰料,小丫却成了精神性尿频,妈妈后悔不迭。

  纠正尿频,打破"频尿训练"的条件反射

  宝宝的大脑皮层发育尚未完善,本来对初级排尿中枢抑制能力较弱,膀胱的扩约肌功能相对低下。经过“频尿训练”的宝宝几乎从来没有体验过膀胱涨满的感觉,膀胱容量较小,稍有一点尿意便控制不住,形成了“尿频”的病症。对己形成尿频习惯的宝宝,宜通过正确训练,帮助宝宝建立正常的排尿反射。

  你可以这样做:

  *用通俗浅显的语言给宝宝讲解有关知识,使他们乐于合作。

  可以做一个小实验给宝宝看:拿一个塑料袋(告诉宝宝,这就像长在宝宝身上储存尿尿的袋袋),装小部分水,给宝宝看水不会溢出来,再装入更多的水,仍不会溢出,直到塑料袋鼓起水才满溢:让宝宝懂得有一点点水(小便)是不会“漏”出来的。

  *规定一个排尿间隔时间

  开始可定为一个半小时。白天,不管宝宝想不想尿尿,到了一个半小时,就让宝宝主动排尿一次。如果没有到时间,即使有尿尿的感觉了,也得暂时忍着。经过一段时间,宝宝适应后,可以把间隔的时间逐步延长到2小时、3小时,直到宝宝能控制正常的尿意,不再有频频尿尿的现象。当然如果宝宝某段时间喝水很多,也不能很机械地限制。在夜间不必限时。

  *着手改变宝宝的生活氛围和学习环境

  ^多安排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宝宝经常和没有尿频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以分散注意力,抑制排尿中枢的兴奋性。让宝宝在玩耍中忘记尿尿。

  ^如果宝宝排尿次数仍然较多,不要粗暴指责,以免对宝宝的大脑皮层产生恶性刺激,反而使症状加重。

  ^白天不要控制宝宝的饮水量,晚上适当减少饮水,尤其在临睡前不喝水。

  ^避免喝糖开水、甜饮料和茶叶水。

  *适当使用药物治疗

  对尿频症状严重的宝宝,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宝宝实际情况,口服谷维素、维生素B1等药,或针灸关元、三阴交、中极、气海等穴位。也可按照医生处方使用阿托品,一般用药3天─5天后,小便次数会明显减少。

  通常,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宝宝年龄增长,大脑皮层发育逐渐完善,症状可自行消失,既不会影响宝宝健康,也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张 宁



    关键字:尿频  尿  把尿  
  • 搞笑
  • 女性
  • 生活
  • 热点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