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
![]() |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
![]() |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
![]() |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
![]() |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
![]() |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
![]() |
学龄前 少 儿 |
C.听觉系统损伤
给孩子买玩具也要小心噪音
玩具在一定程度上有开发智力的作用,但是一些带声音的玩具家长在选择时还是要注意。
比如载人电动玩具车的噪声就高达74-97分贝;玩具机动车、连射的机关炮等,在10厘米内噪声会达到80分贝以上;还有一种大型“音乐枪”,噪声可达110分贝以上。
如果玩具的噪音超过70分贝,就会对儿童的听觉系统造成损害。如果噪音经常达到80分贝,儿童会产生头痛、头昏、耳鸣、情绪紧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因此,家长在给孩子挑选玩具应该尽量避免噪音过大,同时控制孩子接触玩耍玩具的时间。
D.听神经疾病
“失聪”宝宝听力“失而复得”
明明是在一家两代人共同的瞩目下出生的,可以说是比金子还金贵。就是这样的大胖小子,在一次听力筛查中却给全家蒙上了阴影。
检查发现,明明听力出现障碍,无法听到声音。专家的意见,则更让全家人跌入谷底--明明需要植入人工耳蜗,伴随终生。带着孩子辗转看了各地的名医专家,结论还是一样。
就这样整整过了一年,就在家长决定放弃治疗,进行手术的时候,明明突然又能听见了。
“那天我在家里洗碗,不小心摔碎了,声音很刺耳,在照顾孩子的婆婆却发现宝宝往声源方向扭头。”这一发现让明明一家很惊喜。又接着做了些检查,发现明明的听力正在一步步好转。
张榕主任了解了这个案例后,分析宝宝可能得的是听神经疾病,这指的是刚出生的新生儿,听觉神经出现变性。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恢复,新生儿的听力就很有可能出现好转。
张主任说,这个听神经病也是较新发现的一种导致新生儿听力障碍的因素,与新生儿在母体或是出生后的状况有关。比如宝宝出生时有缺氧,或者出现黄疸,或是低体重儿,这些都很有可能导致新生儿患上听神经病。
另外,张主任也指出,如果听觉神经不存在变性的问题,那么也有可能是宝宝的一些自身免疫性遭到破坏,从而出现听力障碍。
5成新生儿听力障碍是人为造成的
先天性耳聋指的是宝宝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已存在的听力障碍,分为遗传性与非遗传性两种。张主任介绍,这两种患病的几率各占50%,其中遗传性耳聋中以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最为常见,表现为重度语前聋。
遗传因素无可避免,这取决于父母双方常染色体的显隐性。而另外50%导致新生儿先天性耳聋的非遗传性因素,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早预防。
非遗传性因素主要指的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以及声损伤。
多关注早筛查
专家建议,当宝宝出生后,要密切关注他的听力状况。如果你的孩子与下述进程不符合,请及时进行听力筛查。
新生儿:会被突然的响声惊吓;
三个月:可分辨出亲人的声音;
六个月:可把头或眼睛转向发声处;
十二个月:可模仿一些声音,或发出“妈”“拜”等简单的声音;
十八个月:知道并可说出一些简单名词,例如喜爱的玩具、食物等;
二十四个月时:可善用某些简单词汇,并明白一些指示;
两岁半后:可清楚地用很多词汇讲话。
另外一些学龄前或是刚上小学的儿童,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了以下的异常情况,家长也要提高警惕,也许这是孩子听力受损的表现:
1.叫他常没反应;
2.成绩下降(听不到老师的话);
3.常说听到铃声(耳鸣);
4.讲话很大声;
5.电视的音量调很大;
6.发音不正确;
7.注意力不集中或常做白日梦。
正常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家长平常要多注意小孩的表现,及早发现听力问题并加以适当治疗,可使损害减到最低。
了解更多儿科知识,请进入儿童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