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孕前检查 生男生女 |
![]() |
孕期保健 | 怀孕中期 怀孕晚期 | 分 娩 期 |
![]() |
产后恢复 营养饮食 |
![]() |
护理保健 母乳喂养 |
![]() |
1-3月宝宝 | 4-6月大宝宝 7-9月宝宝 | 10-12月宝宝 |
![]() |
1-2岁宝宝 2-3岁宝宝 |
![]() |
学龄前 少 儿 |
案例:我的世界,我做主?
小虎的幼儿园老师又打电话给小虎妈了。小虎是班里的“小霸王”,经常有家长告状,说他欺负小朋友,令老师和小虎妈都十分头痛。但这次的问题比较严重—小虎打了前来劝架和教育他的老师。
仍然是和以前类似的纠纷:小朋友们玩角色扮演游戏,小虎要扮演齐天大圣孙悟空,让其他小朋友们扮演花果山众猴子。第一轮游戏过后,按规矩应该进行角色轮换了,可小虎却怎么都不肯让出美猴王的角色,与其他孩子起了争执。小虎扬言:他是班上的打架王,谁打赢他才能当美猴王!老师前来劝架时,也许是对小虎单方面的呵斥刺激了他的坏脾气,小虎不但无视老师的规劝,还动手反抗了。
小虎妈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自从宝贝儿子出生以后,她就辞掉工作专心在家照顾小虎,惯着哄着都是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小虎爸工作忙,平时对小虎的管教全部落在妈妈肩上,心中不免愧疚,只得变着法子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这样小虎在家里就得到了绝对的权力,常常发号施令,渐渐养成了目中无人,自我膨胀的心理,并将这种心理带到了幼儿园,认为老师和小朋友也应该对自己的要求绝对配合和满足。
小虎的案例可以看出,由于管教方式带来的暗示,使他认为自己有绝对的权威,但事实显然并不如此,当他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角色的转换和关注度的落差,使小虎产生了迷茫。在这个案例中,家庭的影响占了大部分责任。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直接环境,相处模式对他造成的心理暗示有好有坏,家长们不妨先看看,您的家庭环境倾向于哪一种——
溯源:温暖的家,是避风港还是象牙塔?
●文/杨 可
避风港型家庭环境
A:
相处模式:家长的权威是积极、模范的,给孩子带来信任度和安全感。
暗示心理:追求家长的肯定,在家长的称赞与纠错中不断进步。
场景示例:
妈妈:小文真棒,写的字比昨天进步了,如果能再仔细些,明天一定会更好!
小文:我一定会加油的!
B:
相处模式:家长与孩子间关系融洽、友好,使孩子充满快乐和温暖。
暗示心理:可以将想法和经历与家长坦白交流,征求意见或寻求安慰。
场景示例:
小文:妈妈,我不想去幼儿园,小东笑我有蛀牙。
妈妈:告诉小东,你会从此按时刷牙,蛀牙便很快消失不见了。
C:
相处模式:家庭关系以爱维系,在此前提下平衡家庭成员间的需求。
暗示心理:自己和家长都是家庭的一分子,享有权利与义务。
场景示例:
妈妈:小文,帮妈妈洗
苹果好吗?小文:好啊,我们一人一个吧,我要这个红色的,妈妈你要挑哪个?
D:
相处模式:家庭环境对孩子有适当限制,约束孩子自我角色的放大。
暗示心理:明白自己的本分和定位,具有一定的自律,与人相处时互相退让。
场景示例:
小文:呜呜—,表妹弄坏了我的玩具车。
妈妈:表妹还小,你应该对她宽容,如果不是因为你不愿分享而争抢,玩具车也不会坏掉,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