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孕期的卫生指导
(1)劳动和休息:孕妇可参加日常工作和劳动,但在妊娠后期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量劳动,保护腹部不受外伤, 保证每天有8—9小时睡眠,午休1小时,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2)衣着:以宽松为佳,冷暖适宜,不穿紧身衣裤和袜,不穿高跟鞋。
(3)运动:可散步、做运动量小的体操,但禁止剧烈运动及长途旅行。
(4)清洁卫生:经常洗澡,勤洗外阴、勤换内衣,洗澡用水不可过冷过热宜洗淋浴,尤妊娠后期不可洗盆浴。
(5)乳房卫生:孕20孕周后,可用肥皂温水擦洗乳头,防哺乳时乳头破裂,如有乳头凹陷者,应常用手将乳头往外牵拉,防止产后哺乳困难。
(6)性生活:妊娠前3个月及最后2个月应避免性生活,以防流产、早产及感染。
(7)大便:养成良好定时排便习惯,孕期应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若有便秘情况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8)烟、酒控制:孕妇不宜吸烟喝酒,也不适宜在尼古丁污染的空气中生活,故家庭成员最好不要吸烟。
(9)孕期用药:孕期要合理用药,应按医嘱服药。
(10)预防接种:孕期尽量避免预防接种。
(11)做好新生儿衣物、尿布等准备。
10.孕妇的生理及心理有什么变化?
怀孕后会出现一些生理、心理上的变化,这都属于正常,勿需担心。
(1)局部变化子宫逐渐增大,白带增多。乳房充血、发胀、有压痛、且较为敏感;乳晕处增大,颜色变深;乳头呈暗褐色,在怀孕六个月后,常挤出少许半透明的液体。
(2)体重增加
最初三个月,一般体重增加一公斤左右,但有时可能因为“妊娠呕吐”,体重反而减少,以后逐渐增加较多,至生产时,约增加十二公斤左右。如增加太多应予控制,以免胎儿过大,影响生产及母亲日后体形。
(3)妊娠性贫血
“妊娠性贫血”的发生是因为怀孕后血色素相对减低,加上红血球中的铁份被胎儿吸收导致母体发生缺铁现象,所以许多孕妇常感头晕。此外,心脏的负担也会增加,但正常情况下并无不良感觉,只是偶感心悸。
(4)皮肤变化
怀孕五个月后,腹部会出现紫褐色斑纹,称为“妊娠线”。有时大腿、臀部亦有此现象,通常于分娩后逐渐变为白色。此外,腹中线的颜色也会变深,甚至脸上也会出现雀斑或妊娠斑,且较易出汗。
怀孕的前三个月及后三个月,因子宫增大而压迫膀胱,因此会有尿频和便秘现象,有时尿液无法完全排出。
(6)呼吸常感急促
子宫增大后,将横隔膜往上挤压,故呼吸常感急促,上楼时更甚,脉搏也略有增加,体温也较平常稍高。
(7)情绪易变
怀孕后,常变得易激动、忧虑及对生产担忧,不过只要有对孩子的期望及家人、医护人员的关心、您会圆满渡过这一时期的。
(8)内分泌的变化
(9)怀孕初期的变化——
a.月经停止
b.晨间呕吐,食欲减退,对食物喜恶起变化,感觉有恶心,呕吐或疲倦等现象
c.乳房开始发胀,乳头变敏感,乳房变大,乳头颜色变深
d.情绪不能
e.妊娠反应阳性
(10)怀孕中期的变化——
a.听到并可算出胎心音
b.可感觉胎动
c.腹部逐渐鼓胀
d.腹壁的中央及脐附近因色素沉着而变浓,脸颊出现褐斑
e.腹壁皮肤出现不规则线纹(妊娠线)
f.压挤乳房时,会有淡薄的奶水渗出来
g.局部分泌物增加
h.小便次数增加,有些人会便秘
(11)怀孕末期的变化—
a.腹部显著膨大,下腹部及大腿感觉沉重,背腰部和双腿容易疲倦
b.腹腔和胸腔的内脏被推向上,因此运动时较易气喘,吃饭时上腹易感胀气
11.孕期的异常情况有哪些?
孕期中如遇到以下情况,请及时到医院检查。
(1)怀孕初期出血:这是早期流产的现象,需上医院查明原因。
(2)发高烧:可能是身体局部细菌性感染,切忌自行服药,应尽快上医院。
(3)先兆子痫症:若发觉高血压、蛋白尿或严重水肿,对孕妇及胎儿均有危险,应尽快入院治疗。
(4)前置胎盘:胎盘在子宫颈附近形成,阻碍胎儿顺产出生,更有胎盘早剥离的危险,而导致产前大量出血的危险,应引起重视。
(5)胎膜早破:若阴道在36周前有一些较清的液体流出,可能是由于胎膜破了,而导致羊水流出,是早产现象,应立即入院治疗。
(6)胎动减少:五个月左右,您会感到有胎动。胎动出现后,若几天没有胎动,应上医院检查。
12.分娩先兆有哪些征象?
分娩先兆:预产期前后两周要注意分娩先兆。
分娩先兆有以下征象:
(1)不规律子宫收缩:临产前1—2周,产妇常有轻微腰酸,且伴有不规律宫缩,这种宫缩弱,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不伴宫颈扩张,称“假宫缩”。遇到这种情况,产妇不必惊慌,准备好住院物品。
(2)见红:妊娠末期,孕妇阴道分泌物中出现血性粘液,量不多,俗称“见红”。见红是分娩比较可靠的征兆,分娩一般在见红后24—48小时开始。如果孕妇阴道流血量较多,超过月经量,一般多为病理性阴道出血,必须立即到医院诊治。
(3)阴道流水:妊娠末期,有的孕妇没有宫缩,阴道有水流出,即“胎膜早破”。应立即到医院诊治,胎膜早破患者均需要住院待产,一般多在24小时内可自然临产,如未足月者,需卧床休息,行保胎治疗及预防感染。
13.分娩的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
分娩的过程分三个阶段:
(1)第一产程(宫颈扩张期):
此期从有规律的子宫收缩开始到宫口开全(10厘米)。初产妇平均需要12—16小时,经产妇需6—8小时,是胎儿娩出的预备阶段。
随着产程的进展,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30—50"),强度亦逐渐加强,而间隔时间缩短(2—3分钟),宫缩时,要深呼吸;宫缩间歇时,全身肌肉放松。
医护人员通过肛门检查或阴道检查了解产程进展,通过胎心监测,了解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产妇在胎膜未破时,可以下床在室内活动,在分娩发动的早期要适当休息和睡眠,以保存体力。鼓励产妇进食,饮水。每2—4小时鼓励产妇排尿。
(2)第二产程(胎儿娩出期):是指宫口开全到胎儿娩出。初产妇平均1—2小时,经产妇1小时或几分钟。在第二产程,由于胎头已达骨盆底,压迫直肠引起便意,此时产妇应正确使用腹压助胎儿娩出,正确的方法是:宫缩开始时,深吸一口气,双足蹬在产床上,双手拉住产床旁边的扶手,随宫缩的增强像解大便那样向下用力屏气,宫缩消失后,全身放松休息,如用力恰当,在医务人员的指导配合下,经几次屏气用力,胎儿即可顺利娩出;如果不会用力,或者用力不当既消耗了体力,又容易使产程延长,增加了新生儿窒息和产伤的发生率。所以在第二产程,产妇自身的配合,与分娩的顺利与否有很大关系。
(3)第三产程(胎盘娩出期):是指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约需5—15分钟,一般不超过半小时。
胎儿娩出后,腹内压降低,产妇立即有一种轻松感,但几分钟后,会再次出现宫缩,产妇可稍加腹压,使胎盘娩出。胎盘娩出后,接生人员要检查胎盘,软产道,缝合会阴伤口。然后在产房观察1—2小时,如出现头晕,头痛,心慌,气短,阴道出血量多,外阴胀痛或伴有便意感,请及时告知医护人员,以便尽早处理。如无异常者,观察1小时后送回病房。
14.自然分娩与剖宫产各有何利弊?
1.自然分娩利与弊
(一)自然分娩:妊娠28周以后,胎儿及其附属物由母体经产道娩出的过程。
(二)然分娩有利一面:
①适应症宽,适应人数多,适应范围广。
②操作过程简单易行,医护管理量少。
③经济花费少。
④是一种自然生理过程,产后身体恢复快。
(三)自然分娩不利一面
①产程长。
②产妇痛感时间长。
③医护人员对胎儿情况及分娩情况不能进行全程监测控制。
④胎儿在分娩状态时间长,胎儿窒息率,围产儿病死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