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的预防和治疗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中华康网   

  “耳朵痛,耳朵闷,耳朵听不到,耳朵流脓水,耳朵嗡嗡响”是很多患者到医院就诊的主诉,这时,你可能患了中耳炎。

  耳是听觉和位觉(平衡觉)的外周感觉器官,其末梢感受器位于颞骨内。声波通过外耳道、鼓膜和听小骨传到内耳,再经过听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当中耳发生炎症病变时,将极大的影响耳的听觉功能,严重者平衡功能也受影响。再者,面神经从中耳经过,如果炎症累及面神经,会导致一侧面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石润杰

  中耳炎大致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在我们鼻子的后方鼻咽部有一个与中耳相通的称之为咽鼓管的很细的管道,它是中耳与外界压力得以平衡的一个解剖结构。当我们乘飞机或电梯时可能会感觉到它的存在,如果它没有及时的开放或是阻塞了,我们就会感到耳闷和听力下降。如果咽鼓管功能持续障碍或是阻塞,中耳腔内的压力与外界得不到平衡,就会出现炎症性的改变,鼓室内会积水(医学上有分泌液、露出液和渗出液等之分),我们称之为分泌性中耳炎,小儿鼻咽部腺样体肥大、感冒及其它各种原因引起的咽鼓管功能障碍均是其病因。如果鼻腔、口腔和咽喉部的细菌经咽鼓管逆行到达中耳鼓室,多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感冒、鼻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内的炎症如果经咽鼓管到达中耳均可以引起化脓性中耳炎,另外,游泳呛水、哺乳不当等也是其病因。

  中耳炎的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掌握正确的擤鼻涕方法:

  不正确的擤鼻涕方法:有人擤鼻涕时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试图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含有大量病毒和细菌的鼻涕向鼻后孔挤出,经过咽鼓管逆行到达中耳鼓室而引发中耳炎。正确的擤鼻涕方法:以大拇指轻压一侧前鼻孔,轻轻地擤出对侧开放鼻腔内的鼻涕。

  2,预防伤风感冒,增强机体抵抗力。

  3,掌握正确游泳方法:游泳时要掌握用口吸气,用鼻出气的基本方法,防止呛水。有中耳炎或中耳炎痊愈不久的人,不应游泳。当呼吸系统有急性感染时,咽鼓管的抵抗力降低,也暂时不要游泳。    4,预防急性传染病:中耳炎还常常是儿童时期一些急性传染病的并发症。
   5、注意中耳相邻结构的影响:积极治疗感冒、鼻炎、扁桃体炎、咽喉炎和口腔内的炎症性疾病。
   6、掌握正确的哺乳姿势,改变不良的哺乳习惯:哺乳时小儿不要平卧,头部要高一些,以防奶水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而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7,避免不当挖耳导致鼓膜穿孔而致细菌直接经外耳道进入中耳。

  中耳炎的治疗:

  对于分泌性中耳炎以消除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的病因治疗为主,急性者药物治疗常有效,如果鼓室积液较多者,可以穿刺抽液或显微手术放入鼓室通气管;如腺样体肥大,肿瘤压迫者需要手术或其它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以抗炎治疗为主,包括抗生素药物滴耳和口服抗生素,严重者也可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分为单纯性,骨疡性和胆脂瘤性三种类型。多有不可自愈的鼓膜穿孔,大部分病例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目的是为了清除病灶,恢复听力。手术包括鼓膜修补术、鼓室成形术、听骨链重建术等。特别是胆脂瘤型中耳炎需要加以重视,尽管胆脂瘤不是肿瘤,但它有破坏性,一旦破坏颅底骨侵入颅内,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所以,一旦诊断为胆脂瘤型中耳炎,要尽早手术。

温馨提示: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请免费咨询在线专家 立即咨询

    本文延伸阅读
中耳炎有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吗 
大部分人得了中耳炎疾病之后,或许会产生这样的疑惑:中耳炎只是一种耳朵方面的小毛病,根本不需要小题大做。专家表示:中耳炎在发病初期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表现,不过倘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