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看

分享

低密度胆固醇是怎么回事

参与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范振兴 副主任医师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血脂谱其中的一种。如果把一个人的血液抽取出来,沉淀一天之后,会发现血脂成分分开了层次。漂浮在液体表面的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它由于密度比较低容易浮在血液的表面,这种类型的胆固醇其实是坏胆固醇。它可以把肝脏内的脂质成分带到血管内,在血管内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升高之后,就会沉积到血管壁上,最后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随着斑块的变大就会导致管腔狭窄,导致血流不畅,出现相应器官或者组织的供血不足表现。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还有外周动脉硬化甚至是闭塞引起的肢体缺血,正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加重动脉硬化,导致心脑血管发生。在体检诊疗过程非常关注,现在通过生化仪器检测,很方便检测出来它的水平。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3.37 mmol/L,诊断为高脂血症或者叫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如果心血管风险比较高,就需要去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如何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应该在生活方式改善的基础上,应用他汀类降脂药,降低了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延缓动脉硬化,延缓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发展。具体用药,要去正规的医院,经过医生的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治疗。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