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看

分享

房间隔缺损护理常规

参与医生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叶莉芬 副主任医师
房间隔缺损的常规护理包括对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对呼吸道的管理、对胸腔引流管的观察、对心律失常的观察,还有观察是否存在残余瘘以及封堵器是否移位,具体如下: 1、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监测血压等心功能的情况,特别是术前已经存在肺动脉高压的患儿,更应密切关注氧合与血压的情况。当肺动脉压力严重影响氧合和血压时,建议及时使用降肺动脉压的药物; 2、加强呼吸道的管理:体外循环术后患者处于全麻状态,同时体外循环会对肺造成损伤,因此建议加强患者呼吸道的管理,从而使患者早日脱离呼吸机,尽早康复; 3、关注胸腔引流管是否通畅以及引流量:胸腔引流量过多时,应考虑出血等情况,建议及时通知外科医生; 4、房间隔缺损的手术会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其中Ⅰ度和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多由传导束水肿引起,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应考虑安装临时起搏器; 5、注意是否存在残余瘘:现在手术后都会对患者进行及时的心脏超声检查,因此该情况一般不会发生。如果患者术后没有及时检查心脏超声,则应进行注意心脏杂音的听诊,如果出现新的杂音,则提示可能存在残余瘘; 6、使用封堵器进行伞封治疗的患者应注意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封堵器出现移位、脱落等情况时,应及时告知医生。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