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看

分享

脂性肾病的临床特点

参与医生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彭涛 副主任医师
脂性肾病是旧的称呼,现在没有这个称呼,相对应的现在的新疾病就是膜性肾病。因为膜性肾病大量的蛋白尿漏出,同时出现大量的血脂升高,临床上整个肾小球的病理表现可以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形成的蛋白管型,或者出现脂肪管型的存在,所以又称为脂性肾病。脂性肾病也就是膜性肾病的特点,主要是病理表现是肾脏肾小球的上皮细胞,也就是足细胞出现了病变造成,又称为足细胞病变。根据临床表现分为1期到4期,其中1期和2期称为早期的病变,3期和4期称为晚期的病变。其临床特点也就是当尿蛋白<4g/24小时的时候,只需要对症治疗,因为有1/3的可能性在6-12个月可以自发性缓解。如果蛋白尿在4-8g/24小时,可以根据病人的意愿以及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应用免疫抑制剂。如果不接受,对症治疗也可以治疗好,如果蛋白尿>8g/24小时,最好采用免疫抑制剂。而且应用一种免疫抑制剂的时候效果可能不理想,需要加用另一种免疫抑制剂来协同治疗。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