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手机看

分享

溶血性贫血治疗原则

参与医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黄俊彬 主治医师
溶血症在医学上叫做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去除病因: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有病因可循,去除病因后可有望治疗。如果是药物诱发的溶血性贫血,停药病情即可基本恢复。如果是感染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得到积极的抗感染治疗,溶血也可以得到终止。如果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引起的患者,应该避免食用蚕豆和其他氧化性药物等。所以溶血性贫血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缓解; 2、药物性治疗:包括糖皮质激素和其它免疫抑制剂,主要是用于某些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糖皮质激素对于温抗体型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PNH(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都有较好的疗效,环孢素和环磷酰胺对某些糖皮质激素无效的患者也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3、成分输血:输血可以迅速改善贫血的症状,但是输血治疗在某些溶血性贫血患儿反而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反应,所以应该严格的掌控指征。少数情况下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进行支持和挽救生命的治疗的时候,可以输注洗涤红细胞或者少白细胞红细胞; 4、脾切除:因为脾脏是红细胞破坏的主要的场所,去除了主要的破坏场所,虽然不能够治愈疾病,但是可以不同程度的减轻红细胞的破坏,缓解病情; 5、其他治疗:严重的血管内溶血可以导致肾衰竭、休克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其他致命的并发症,应该得到相应的处理。其他很多慢性的溶血性贫血会导致叶酸的消耗,所以适当的补充叶酸也可以帮助疾病的恢复。慢性的血管性溶血还会增加铁的丢失,如果患者缺铁则需要进行补铁治疗。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