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肿瘤科
加入收藏

闻“味”识疾病

    发布时间:2017-10-26    编辑:易善永
        浏览量:31223

  核心提示:儿童斜视是目前威胁儿童眼睛健康的凶徒之一,斜视多数始于学龄前婴幼儿时期,不仅影响孩子眼睛的正常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外在形象。那么,为什么孩子特别容易患上斜视呢?

  正常人体是没有异常气味的,当人患某些疾病时,有时可以身体通过皮肤黏膜、唿吸道分泌物、胃肠道的呕吐物和排泄物发出异常气味,通过辨别这些异常气味可以帮助我们早发现和早识别这些疾病。现将身体发出的一些异常气味与疾病的关系列举如下:

  “口臭”,口腔发出难闻气味,一般见于口腔炎症、胃炎、胃溃疡等消化道疾病。

  “狐臭味”,常见于腋臭的病人,由于腋窝的皮脂腺分泌的皮脂经细菌的作用,散发出特殊的狐臭味。在青壮年期,皮脂腺分泌旺盛狐臭味也尤其重。

“鱼腥臭味”,主要见于鱼腥臭综合征,这是一种先天性隐性遗传病,由于人体肝脏缺乏三甲基胺氧化酶,致使三甲基胺在体内不能被肝脏代谢,大量蓄积。病人的汗液、尿液、呼出气体中排出大量具有鱼腥臭味的物质——三甲基胺。

“肝臭味”,罹患爆发性肝炎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肝功能严重损害的患者,常呼出一种特殊性臭味,俗称肝臭。由于甲基硫醇和二甲基二硫化物不能被肝脏代谢,在体内聚集而挥发的一种特殊气味。肝臭味表明肝脏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烂苹果味”,糖尿病病人病情严重时,大量脂肪在肝脏里氧化而产生酮体,并扩散到血液中,致使唿出的气息中带有丙酮,患者唿出的气体就会带有烂苹果味。烂苹果味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特征。

  “尿臊味”,患有慢性肾炎或肾病的病人,病情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阶段(俗称尿毒症),由于无尿,某些毒性物质(如尿素氮、肌酐等)不能排出体外而潴留于血中,就会使病人唿出的气体散发出尿味或氨味,它是病情趋于危重的一个信号。另外,脐尿管尿瘘的病人的尿从脐部瘘管漏出来,尿失禁的病人不能控制小便,其身上也可散发出难闻的尿臊味。

  “粪臭味”,患有膀胱结肠瘘的病人,肠道里的粪便可通过瘘管进入膀胱,溶于尿液中,因而排出的尿通常带有粪臭味。此外,脐尿管粪瘘的病人粪便从脐部瘘管漏出来,大便失禁的病人不能控制大便,其身体也可散发出难闻的粪臭味。

  “腐败腥臭味”,患有膀胱炎或化脓性肾盂肾炎的病人,由于尿内有大量细菌生长繁殖,会有腐败腥臭味散发出来。

  “大蒜味”,常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其呼出的气体、呕吐物可散发出刺激性蒜味。

  “枫糖味”,又称烧焦糖味,是枫糖尿症的病人最常散发出的气味。枫糖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它的危害在于可毒害脑细胞,造成脑组织严重损伤,引起病人智力显着减退,甚至成为白痴。

  “猫尿味”,常见于高甘氨酸血症,这是一种氨基酸代谢障碍疾病。病人表现为智力低下,骨质疏松,血液中白细胞与血小板减少,易发生感染或出血。

  “烂白菜味”,由于体内缺乏酪氨酸转化酶,导致酪氨酸代谢障碍而潴留于血液中,身体便会发出一种类似烂白菜的怪味。病人一般表现为生长发育缓慢,并且容易并发佝偻病、肝功能不全以及低血糖症,常可发生低血糖晕厥或抽风。

  “啤酒花烘炉味”,主要见于蛋氨酸吸收不良综合征,又称啤酒花烘炉尿症。病人以尿和汗有特殊的干芹菜、酵母样或者啤酒花烘炉气味为特征。由于肠道对蛋氨酸的吸收转运系统的功能障碍,蛋氨酸不能被肠黏膜吸收,经肠道菌群作用而将蛋氨酸分解,形成大量α-羟丁酸,吸收入体内经尿排出,特殊气味系由α-羟丁酸所致。主要症状有头发变白、智力低下、抽风等。

  “脚汗味”,又称汗足臭综合征,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特殊脚汗气味,智力低下和共济失调等症状。由于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异常,体内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的活性消失,异戊酰辅酶A不能进一步氧化致使异戊酸及其衍生物蓄积在体内而引起。病人的呕吐物、唿气、尿液、皮肤乃至血液均散发出一股特殊气味,为一种乳酪气味或者汗足的强烈臭味。

  “鼠尿味”,常见于苯酮酸尿症,这也是一种先天性氨基酸代谢异常的遗传病,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乏时,苯丙氨酸不正常转化成酪氨酸,体内的苯丙氨酸蓄积,并可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大量苯丙酮酸及其代谢产物的蓄积,并可经尿中排出散发出一股像鼠尿那样的怪味。

  另外,如闻及酸性汗味常见于发热性疾病,如风热湿或者长期口服解热镇痛药物的病人;呼出具有浓烈的酒见于大量引酒后或者醉酒者;恶臭味的脓液应考虑气性坏疽或者厌氧菌感染的可能;呕吐的内容物呈酸味提示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长而发酵,常见于幽门梗阻或者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人;呕吐物呈现粪臭味应考虑肠梗阻的存在;大便带腐败性臭味多由于消化不良或者慢性胰腺炎引起胰腺功能不全,大便带腥臭味常见于痢疾的病人;痰液呈现血腥味多见于大量咯血的病人,如果痰液具有恶臭多见于肺脓肿或者支气管扩张症的病人。

  儿童斜视是目前威胁儿童眼睛健康的凶徒之一,斜视多数始于学龄前婴幼儿时期,不仅影响孩子眼睛的正常发育,还会影响孩子的外在形象。那么,为什么孩子特别容易患上斜视呢?

  幼儿的眼球比较小,呈一种高度远视眼的状态,因此具有很强的调节力。看近物时靠调节力协调,双侧眼球向内靠近,此称辐辏。若双眼长时间盯视近物,两侧眼球必然产生很强的辐辏,久而久之,则会使眼球向内转的肌肉特别发达,而向外转的肌肉相对变得薄弱,形成斜视。

  斜视的危害很多

  一、从视功能损害上讲,大部分斜视儿童斜眼的视力都比较差,易形成斜视性的弱视,即使斜视眼的视力正常,视物时也仅能用一眼注视,视野不如正常人开阔,更重要的是没有融像能力和立体视觉,使斜视患儿在从事许多专业时会受到限制,如:驾驶、绘图等。

  二、从外观上讲,由于斜视影响孩子容貌的美观,斜视儿童常被人起外号,给儿童心理发育蒙上阴影,从而造成其孤僻、自卑及反常心理。

  三、还有一些麻痹性斜视的患者,由于眼肌麻痹,常采用偏头、侧脸等一些特殊的头位来克服视物时的不适,医学上称“代偿头位”。如不及早矫治,会导致全身骨骼发育畸形,如嵴柱的侧弯等。

  预防“电视性斜视”的方法很简单,即婴儿远离电视,幼儿少看电视,关键是大人要注意,尤其是父母,如果发觉孩子出现斜视,应及早去医院诊治。斜视的手术治疗最好是6岁以前进行。如果这个关键期过后再行手术,则只能达到整容的目的,而无法矫正斜视患者的视力。

  看电视为什么会造成斜视

  大人看电视时,或抱着孩子,或把婴儿连同摇篮一起放在身边,婴幼儿在电视声响和影像吸引下,往往会侧头注视电视。有时大人看多久他也会看多久,而且常是同一姿势。时间一长,自然就造成斜视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幼儿由于看电视太久,视力疲劳,为使两眼看得更清晰些,不得不使用眼内肌过度调节,或用不正常的头位姿势来缩短角膜两焦线的距离,以此增加视觉的清晰度,于是便不由自主地出现歪头姿势,其结果也会造成斜视。

  在此要提醒家长,平时要注意当孩子出现歪头侧视和低头上视等不正常的视物姿势时,常表明幼儿有视力下降甚至斜视的可能,如果孩子出现斜视的情况一定要尽快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不要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擅长: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食管癌、大肠癌、宫颈癌、卵巢癌、前列腺癌及其他各种恶性肿瘤化疗、放疗、介入治疗及靶向治疗。
    擅长:

    恶性肿瘤的化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及内分泌治疗,疼痛处理及营养支持,

    擅长:

    肿瘤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如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等。

    擅长: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肺癌、乳腺癌、淋巴瘤、妇科肿瘤等恶性肿瘤的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及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擅长:

    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泌尿生殖系肿瘤的多学科协作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擅长:肺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淋巴瘤、骨肿瘤、膀胱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擅长:

    肺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擅长:熟练掌握肿瘤学的相关知识及对常见肿瘤的诊治。
    擅长:

    诊治常见肿瘤,如胃癌、肺癌、肝癌、食道癌、胰腺癌、结肠癌、宫颈癌等。

    擅长:

    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晚期肿瘤的姑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