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脑病科
加入收藏

脑梗塞的预防及发病先兆

    发布时间:2018-03-05    编辑:梁发俊
        浏览量:83735

  脑梗塞的预防

  1、注意生活方式:改掉抽烟、酗酒、熬夜、多荤少菜、久卧久坐、不运动的不良习惯。日常生活上需要多加注意,少操劳,起居要有规律,不可过度劳累。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和锻炼,同时避免发生呕吐、腹泻、大汗等导致大量脱水的情况。改善饮食结构,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并且多食蔬菜、水果、豆制品,不可过分饱食。吸烟和过量饮酒均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最好戒烟、少饮酒。

  2、调节心情: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切忌暴喜、暴怒、忧虑等精神刺激。

  3、治疗原发疾病:高血压使得脑动脉硬化发展加速、加重,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管病多为缺血性。患者需要积极接受治疗控制好血压、血糖。

  4、定期复查随访:患过脑梗塞的患者,最好是每半年去复查一次,需要注意复查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及早发现问题并且及早得到解决。

  脑梗塞的发病先兆

  1、头晕、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一般认为头痛、头晕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而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则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

  2、短暂性视力障碍,表现为视物模煳,或视野缺损,看东西不完整,这种现象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是较早的脑梗塞预报信号。

  3、语言与精神改变,指发音困难、失语,写字困难;个性突然改变,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急躁多语、烦躁不安,或出现短暂的判断或智力障碍,嗜睡。

  4、其他先兆表现,如恶心呕吐,或血压波动并伴有头晕眼花或耳鸣,不明原因的反复鼻出血,常为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先兆。

  5、困倦与嗜睡,表现为哈欠连连,特别是唿吸中枢缺氧的反应。随着脑动脉硬化加重,动脉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严重恶化。80%左右的人在缺血性脑梗塞发作5至10天前,频频打哈欠,所以,千万不要忽略了这一重要的报警信号。

  6、躯体感觉与运动异常,如发作性单侧肢体麻木或无力、手握物体失落,原因不明的晕倒或跌倒,单侧面瘫,持续时间24小时以内。

  7、剃须刀落地现象,是剃须过程中,当头转向一侧时,突然感到持剃须刀的手臂无力,剃须刀落地,可同时伴有说话不清,但在1-2分钟左右完全恢复正常。这是由于颈部转动时,加重了已经硬化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导致颅脑供血不足、发生一过性脑缺血。提示缺血性脑梗塞随时可能发生。

  8、一过性黑朦,指正常人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物体,数秒或数分钟即恢复常态,既没有恶心、头晕,也无任何意识障碍。这是因视网膜短暂性缺血所致,提示颅内血液动力学改变或微小血栓暂时性堵塞视网膜动脉,为脑血管病的最早报警信号。

    擅长:针药并用治疗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脑卒中、脊髓炎、癫痫、帕金森氏病、焦虑障碍、睡眠障碍等。
    擅长:针灸与中药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失语、抑郁、痴呆、眩晕症、帕金森综合症、三叉神经痛等相关疾病。
    擅长:针药结合治疗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康复治疗,如脑出血、脑梗死的防治和康复,脑外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睡眠障碍、周围神经病变等多种常见病症的治疗。
    擅长:失眠、偏头痛、中风、眩晕、耳鸣、面瘫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脑病科疾病有较好临床疗效。
    擅长:运用针灸特色疗法、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记忆和情感障碍、头痛、眩晕、癫痫、睡眠障碍、脑炎、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神经病、脊髓炎、神经性肌萎缩、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疑难杂症,应用中药、针灸防治心脑血管病前期高危因素,如肥胖症、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脑供血不足等疾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针药并用”,注重针刺手法、强调“无痛进针”,手法轻巧,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中风、眩晕、头痛、面瘫、耳鸣、失眠、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高尿酸血症、慢性咳喘、颈肩腰腿痛等疾病。
    擅长:运用针灸、中药治疗脑血管病(中风病)、痴呆、帕金森病、头痛、眩晕、面瘫、失眠、抑郁、颈肩腰腿痛等,以及对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等老年人常见病进行早期干预。
    擅长:脑血管病的治疗及康复,如脑出血、脑中风、脑出血后遗症、脑供血不足、脑梗塞、脑炎、脑血管畸形等。
    擅长:运用针灸、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面瘫、眩晕、中风及中风并发症(偏瘫、吞咽障碍、言语障碍、肌张力障碍、抑郁症等),中西医并重,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具有扎实的临床经验。
    擅长:运用针灸特色疗法、中药治疗中风后遗症、记忆和情感障碍、头痛、眩晕、癫痫、睡眠障碍、脑炎、面瘫、格林巴利综合征、周围神经病、脊髓炎、神经性肌萎缩、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