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神经外科
加入收藏

面肌痉挛诊断症状

    发布时间:2023-10-03    编辑:于炎冰
        浏览量:3214

  面肌痉挛以中老年人多见,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为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目前颅内血管压迫面神经被认为是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

  面肌痉挛诊断症状:

  1、抽搐的部位:病程初期多为一侧眼睑,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出现面部和口角肌肉的抽搐,严重者可牵涉到颈部肌肉。随着病程延长可逐步导致同侧眼睛不能睁开,口角向同侧歪斜。双侧面肌痉挛者较为少见,多为一侧起病,逐渐发展到两侧。

  2、抽搐的特点:抽搐的程度轻重不等,为阵发性、不规律的抽搐。初期抽搐较轻,持续仅几秒,以后逐渐加重,可达数分钟或更长;入眠后多数抽搐停止。常因疲倦、精神紧张、自主运动而加剧,但不能控制其发作。病人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工作或学习,甚至无法睁眼,不能行走,严重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

  3、伴随症状:个别病例可伴有同侧头晕、耳鸣、流泪。

  4、面肌痉挛检查手段:磁共振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MRTA)明确是否存在血管压迫面神经,同时明确颅内是否存在病变。电生理监测:面肌痉挛患者存在异常肌电位波形(AMR),其为面肌痉挛的特异性波形。而正常人群不能监测到AMR波形。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药物,可选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等药物;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且随着病程的延长,副作用也会逐渐出现。药物治疗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药物的副作用,卡马西平可能引起皮疹、嗜睡、反应迟钝、行走不稳等症状。一旦出现副作用必须立即停药。

  2、肉毒素治疗:肉毒素注射可降低面神经电信号传导,前一次可控制症状3-6 个月,第二次注射亦可有效,多次复发甚至可以多次注射治疗;但后期效果越来越差,反复注射可导致持久性面瘫。

  目前针灸、按摩等中医治疗手段被认为可能无效!

  显微血管减压术:显微血管减压术在显微镜下或内镜下通过微创的方式将压迫面神经的血管移位,从病因上治疗面肌痉挛。

  同时术中通过电生理监测手段来指导手段,提高治痊率,降低手术风险。治疗效果好,复发率低。

    擅长: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颅内动脉瘤、脑胶质瘤、脑膜瘤、听神经瘤、垂体瘤、头皮血肿、头皮裂伤、头皮撕脱伤、脑积水、三叉神经痛等疾病。
    擅长: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脑瘫、肢体瘫痪等肢体功能障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透析相关周围神经病、周围神经损伤、周围神经肿瘤等周围神经疾病。

    擅长:擅长脑胶质瘤、脑动脉畸形、脑外伤等神经外科常见疾病,以及帕金森、癫痫等功能神经外科疾病的治疗。
    擅长: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治疗,以及舌咽神经痛的显微血管减压术,脑积水的神经内窥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内镜枕大孔畸形脊髓空洞手术,神经内窥镜下经单鼻孔垂体瘤切除术,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下癫痫外科手术,显微镜神经导航下手术切除脑深部及功能区脑肿瘤,立体定向下微创功能区、脑深部肿瘤病理活检。
    擅长:脑动脉瘤、脑出血、硬脑膜外血肿、硬脑膜下血肿、三叉神经瘤、垂体瘤、脑胶质瘤、脑动静脉瘘等疾病的诊治。
    擅长:垂体瘤、脑瘫、脑肿瘤、脑血管瘤、脑动脉畸形、脑动脉瘤、脑动脉夹层、脑硬膜外血肿等疾病的诊治。
    擅长: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及舌咽神经痛的诊断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垂体瘤及鞍区肿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胶质瘤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各种颅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擅长:椎管内肿瘤、颈椎病、腰椎病等神经脊柱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微创手术;脑血管疾病的介入及开放手术治疗。
    擅长:垂体瘤、脑瘫、脑肿瘤、脑血管瘤、脑动脉畸形、脑动脉瘤、脑动脉夹层、脑硬膜外血肿等疾病的诊治。
    擅长:癫痫外科的术前评估、小儿脑电图、成人脑电图及颅内电极脑电图的诊断与定位,癫痫患者颅内电极置入后功能区定位(皮层电刺激、诱发电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