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中日友好医院 针灸科
加入收藏

注意这些耳机正在损害你的听力

    发布时间:2018-12-17    编辑:李石良
        浏览量:4365

  很多青少年不注意保护听力,小小年纪就出现了严重的听力问题,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影响青少年听力的最大因素是耳机使用不当,表现在长时间、大音量第使用耳机,这种不良习惯对听力具有严重威胁,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耳聋。
  许多青少年喜欢玩网络游戏,为了追求音效,玩儿的时候还要戴着耳机,在电脑前一泡就是一整天甚至是通宵达旦,还把耳机的音量调到最大;更多的人则喜欢挂着MP3、MP4,无论是走路、坐车或者是做事,都听着音乐,并觉得这是很时尚的事情。有的人甚至伴着音乐入面,睡着后音乐在耳朵里响一夜。这些不良习惯日积月累,导致很多人出现耳鸣症状,有的人已经开始出现听力下降。
  在听觉损害问题上,许多人的认识都有误区,认为听力下降是老年人才会发生的情况,和青年人无关,因此毫不注意对听力的保护,等出现耳鸣甚至听力下降时才去看医生,而这就已经有点晚了。
  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听觉所能承受的声音的最大强度是90分贝。实验表明,长期承受105分贝以上的音响刺激可造成永久性听觉损害。市面上不少MP3、MP4的最大音量高达120分贝,相当于救护车的警报器的音量。长时间、大音量地使用这些设备会不可避免地损伤听力,久而久之,内耳的听神经细胞会遭到严重损伤,有可能导致听力永久丧失。
  如何将耳机对听力的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各种不同种类的耳机对鼓膜的影响。
  耳机的种类:
  目前,耳机有耳塞式(塞入式)、挂耳式(贴耳式)和头戴式(全罩式)三种。
  要想了解为什么不同类型的耳机对听觉的影响略有不同,首先要了解耳朵的结构以及声音的传入途径。
  耳朵的结构
  耳由位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组成,二者机能虽不同,但在结构上关系密切。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个部分。
  外耳有突出的耳轮,收集声波,并将其沿耳道传至鼓膜。鼓膜是薄如棉纸的一层紧张的膜,大小有如小手指的指甲。平常谈话的音波,可使鼓膜发出极轻微的振动,这种振动连显微镜也难看得出,却是进入声音世界的钥匙。
  中耳是位于鼓膜与内耳之间的狭小鼓室,其大小大约为半寸长、四分之一寸宽,充满空气并借咽鼓管与鼻烟部相通,从而保持室内与大气压平衡。室内有连结成链的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和镫骨)从鼓膜连至内耳,以传递鼓膜的颤震。这三块小骨巧妙地连在一起形成环形,接受鼓膜的振动,将音波扩大22倍之后,再由一个名叫“卵圆窗”的小薄膜(镫骨即附着在此膜上)传到内耳,经过一系列的复杂程序,声音由内耳再传递到大脑的听觉中枢,我们就听到了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除了前面提到的空气传播外,还有一个途径骨传导,简单地说就是声波通过颅骨的震动传导到内耳从而产生声音。
  研究表明:耳塞式耳机对听觉的损害最大。
  外耳道的长度只有2.5~3.5厘米,当耳塞式耳机塞入外耳道之后,造成了相当狭小的一个“共鸣箱”,声音通过这个“共鸣箱”对鼓膜的刺激强度当然要比不塞入外耳道的耳机要大得多,所以对听觉的损害程度也大得多。
  头戴式耳机的音效是有目共睹的,为了获得与头戴式耳机相同的效果,耳机工程师在设计时利用了人体外耳道的天然构造来形成共振腔以便达到加强音质的目的。例如为了追求强劲的低频效果,耳塞式耳机使用了长长的笛管式防漏音设计,并把耳塞的外形设计成与外耳道形状相贴合的形状,使耳塞与外耳道贴紧,直接利用外耳道作为低音共振腔,这样就能够使我们听到更强劲的低音效果。
  从工艺来讲,这当然是一种巧妙的设计,但这对听觉的伤害却是相当严重的。短期使用时,由于人体具有相当的修复功能,轻度受损的听觉可以及时恢复,使用者不会感觉到明显的听觉损害,但如果听力在2~8周内无法自然恢复,则可能发展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可见如果长期使用这样的耳机,那无疑将会使承受听觉受损的风险。
  听觉受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不像视觉模糊那样马上会造成患者的明显不适,刚开始时轻微的听力损失往往不被注意(没有人会将听力测试当做一项常规体检予以重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耳鸣出现,听力下降变得明显时,患者才会意识到其严重性,但这时往往为时已晚。
  有研究显示,噪声刺激首先会造成4000赫兹的听力损害,其他高频音域也会出现一定的损伤。另外,即便是非噪声性的声源,如果音量持续过大,也会引起耳蜗的损伤从而造成听力下降,其原因可能是耳蜗受到长期过量的声刺激后会产生组织细胞代谢紊乱、末梢感受器受损。
  由于人类的语言频率在500~2000赫兹之间,超过这个频率的听觉损害往往不被患者所感知,因此非语言频率区的听力损失者往往没有自觉听力障碍,因而不会改变生活方式,更不会求医,这样做的结果就使得情况越来越糟糕,也贻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由于环境的制约,人们在很多情况下会依靠耳塞式耳机接收信息(接听电话、听收音机、听音乐、听外语),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地铁上70~80%的乘客都在低头摆弄手机,而其中至少有一半人戴着耳塞式耳机。
  我国社会还处于发展阶段,由于头戴式耳机一般价格比较昂贵,很多人还不得不选择相对便宜的耳塞式耳机,而一些厂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偏好,还特意推出所谓的“特重低音”耳塞式耳机,这些因素都会增加听觉损害的危险。
  相比之下,头戴式耳机对听觉的损害要比耳塞式耳机要小的多,其声场和佩戴的舒适度都更好。这种耳机通过包住外耳的方式创造出一个接近封闭的音响环境,而且扬声部位距离耳道要远些,所以相比于耳塞式耳机来说,它对听力损害的程度要小一些。
  对于一般人来说,仅仅因为戴耳机存在损害听力的可能性就要人们放弃随身听、智能手机等设备的音乐欣赏功能是不现实的,但至少我们可以放弃使用耳塞式耳机而改为使用对听力损害程度较低的头戴式耳机,这是欧洲人以一代人的沉痛教训换来的经验。要知道,以目前的医学水平,听觉受到损害以后是很难恢复的。
  挂耳式耳机
  挂耳式耳机是指在耳机侧面添加了辅助悬挂装饰以方便使用的一类耳机,它的优点是既具有耳塞式耳机的体积小、方便携带等优点,又因为不是将耳机塞入外耳道而降低了对听力的损害,同时还因为设计师在耳挂的制作上使用了铝合金材质并配以金属拉丝技术,因此耳挂式耳机往往拥有时尚的外形,深受年轻的消费者喜爱。同时它的耳挂设计还使它便于在运动时佩戴,适合边健身边听音乐的人。但它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漏音,二是不适合戴眼镜的人士佩戴。不过,从避免对听觉产生损害的角度来讲,漏音其实恰恰是挂耳式耳机的优点所在。耳挂式耳机不能像耳塞式耳机那样与外耳道紧密相贴,这种结构会造成漏音,但恰恰是漏音才减弱了对鼓膜的直接刺激,从而降低了对听觉的损害。
  所以,选择耳机时应该平衡考虑,音质、音效当然重要,但是长远的听觉健康也需要兼顾。无论如何,以下几个原则需要每一个经常使用耳机的人牢记:
  1、不要长时间佩戴耳机,每隔半个小时让耳朵休息一下,成人每天佩戴耳机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个小时,青少年不宜超过2个小时,而且以间断使用为宜。每个人对噪声的敏感程度不同,人群中约有5%的人是噪声的易感者。
  2、音量不要开得太大,如果一个人站在1米外给你讲话你听不清楚,那就应该降低音量了。
  3、耳机要选择音量可以调控的,音量控制在80分贝以下,以感觉声音舒适悦耳为宜。85分贝是国家规定的噪声防护标准的最高限值,超过85分贝就属于噪声了。
  4、不要在睡觉时听耳机,如果睡觉时将戴耳机一侧的耳朵压在枕头上,会加重声波对鼓膜的刺激从而加重耳伤害。
  5、最好使用头戴式耳机,因为这种耳机对听觉的伤害要小于嵌入式耳机。

    擅长:利用可视化小针刀、中药治疗擅长运用针灸、针刀结合手法治疗脊柱相关常见疾病如头痛、动眼神经麻痹、失眠、鼻炎、中风后遗症、慢性胸背痛、慢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月经不调、颈椎病、腰椎退行性变、骨盆旋移,以及顽固性呃逆、难治性面瘫、术后胃瘫、术后尿潴留、术后不全肠梗阻、泌尿系结石等疑难杂症。针刀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膝周、髋周、肩周慢性软组织损伤。
    擅长:慢性软组织损伤与疼痛疾病、骨关节疾病和部分疑难疾病的针灸、针刀临床诊疗。如颈椎病、颈源性头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腰椎骨质增生、轻度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膝骨关节炎、鹅足滑囊炎、鼻炎、鼻窦炎、面瘫后遗症、肥胖、颈肩腰腿痛、中风后遗症、失眠、胃肠功能紊乱、便秘、前列腺增生等。
    擅长:

    肥胖、脾胃病、面瘫、颈肩腰腿痛、中风、带状疱疹、湿疹、荨麻疹、失眠、痛经、肩周炎、腰椎管狭窄以及各种杂病的针灸治疗。

    擅长:以针刀为主治疗颈椎病(颈型、椎动脉、交感型及神经根型)、脊柱相关疾病、内科杂症及各种痛症。
    擅长:运用针灸疗法进行面瘫、中风等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治疗。擅长针灸治疗颈肩痛、腰痛、胃肠功能失调、带状疱疹以及对抑郁障碍的辅助治疗和亚健康状态的调理。
    擅长:耳鸣、失眠、肥胖、颈腰椎病、痤疮、关节痛、头痛等杂病的针灸治疗
    擅长:中风、面瘫、头痛、耳鸣、失眠、抑郁症、带状疱疹、颈肩腰腿痛、痛经、月经失调、肥胖症等疾病的针灸治疗。
    擅长:针灸、方药结合治疗顽固性痤疮、湿疹、黄褐斑、须发早白、脂溢性脱发等皮肤毛发问题;颈源性头痛、肩周炎、网球肘、腰肌劳损、膝关节炎等软组织损伤;焦虑、抑郁,及心理因素引起的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胃肠功能紊乱等;月经不调、白带异常、更年期综合征、前列腺增生、早泄等男科妇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