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济南市中医医院 高血压专科
加入收藏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

    发布时间:2023-10-29    编辑:朱晓霞
        浏览量:3230

  原发性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综合征,简称高血压。高血压的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没有根治方法,降压治疗的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治疗原则包括(1)治疗性生活方式干预:低盐低脂高钾饮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心态平和;(2)降压药物治疗对象:高血压2级或以上患者,1级高血压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未达标者,高血压伴随并发症者;(3)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4)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协同控制:降压方案除了有效控制血压,需要兼顾对糖代谢、脂代谢、尿酸代谢等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多采用降压药物治疗,应遵循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的原则。初始治疗采用小剂量,根据需要逐步增加;尽可能使用每天1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在低剂量单药疗效不满意时,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治疗以减毒增效;选择降压药时根据患者个人耐药性、经济条件等合理选择。临床常用降压药主要有五大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如缬沙坦)。
  关于降压治疗方案的选择,大多数无并发症患者可单独使用上述五大类中的一种,从小剂量开始。临床实际应用时,推荐2级高血压和有并发症高血压联合降压治疗。主要推荐的应用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
  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一般可在3-6个月内使血压达标。高血压患者需长期降压治疗,不用随便停止治疗或频繁改变治疗方案,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心、脑、肾等并发症,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以及老年性痴呆、偏头痛、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眩晕、头痛、胸痹、中风、失眠等)、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喘、咳等),以及妇科杂症。
    擅长:内科心脑血管病,以及内科急、危、重症的诊疗,尤其在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高脂血症、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失眠、眩晕、头痛等疾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血栓及其后遗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脑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各种眩晕、头痛、失眠等疾病,特别是在高血压病、脑梗塞及心绞痛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及运用中药治疗各种眩晕、头痛,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等。
    擅长: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