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济南市中医医院 高血压专科
加入收藏

中药辨治眩晕的方法

    发布时间:2023-05-13    编辑:朱晓霞
        浏览量:4641

  眩晕是中医常见病,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眩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两者常同时并见,统称眩晕。眩晕症状可见于多种西医疾病,如高血压、低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下面对眩晕进行中药辨证论治的介绍。
  眩晕治疗的原则是补虚泻实,临床辨证常分为五大证型:(1)肝阳上亢型(2)气血亏虚型(3)肾精不足证(4)痰湿中阻证(5)瘀血阻窍证。肝阳上亢型多表现为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等,多舌红苔黄、脉弦或数,临床常用方为天麻钩藤饮,常用药物为天麻、石决明、钩藤、杜仲、菊花、栀子等。气血亏虚型多表现为眩晕动则加剧,劳累易发,乏力,心悸,眠差,多舌淡苔薄白,脉细弱,临床常用方为归脾汤,常用药物为党参、炒白术、黄芪、当归、熟地、大枣等。肾精不足证多表现为眩晕日久不愈,腰膝酸软,失眠多梦,健忘,多舌淡苔白、脉弱,临床常用方为左归丸,常用药物为熟地、炒山药、山萸肉、龟板、牛膝、枸杞子等。痰湿中阻型多表现为眩晕,头昏沉感,伴胸闷恶心,眠多,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临床常用方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常用药物为清半夏、陈皮、炒白术、薏苡仁、天麻等。瘀血阻窍型多表现为眩晕,头痛,失眠,耳鸣耳聋,面唇紫暗,多舌暗红有瘀斑,苔薄白,脉涩,临床常用方为通窍活血汤,常用药物为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当归、地龙、全蝎等。
  眩晕病在清窍,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临床根据患者个人体质证型选择合适的中药治疗,大多可获良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心、脑、肾等并发症,在中风偏瘫的康复治疗,以及老年性痴呆、偏头痛、失眠、抑郁症、焦虑症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眩晕、头痛、胸痹、中风、失眠等)、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喘、咳等),以及妇科杂症。
    擅长:内科心脑血管病,以及内科急、危、重症的诊疗,尤其在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高脂血症、各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脂血症、脑血管病、失眠、眩晕、头痛等疾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脑血栓及其后遗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等疾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脑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脂血症、各种眩晕、头痛、失眠等疾病,特别是在高血压病、脑梗塞及心绞痛等疾病的防治方面及运用中药治疗各种眩晕、头痛,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头痛,眩晕,心绞痛,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脑血管病等。
    擅长:高血压、脑梗死、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