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消化科
加入收藏

认清肝硬化进展规律,做好自我健康管理

    发布时间:2021-12-16    编辑:涂传涛
        浏览量:3164

  肝硬化在我国非常常见,有时称为终末期肝病,肝硬化是严重的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随着早期发现和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肝硬化的生存期在近10年来有所提高,但肝硬化失代偿期因并发症,如腹水、曲张静脉出血、慢加急性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等的病死率仍然达到50%左右。2016年国际著名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综述指出:肝硬化代偿期患者平均预期寿命是10~13年,若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预期平均寿命低至2年。因此,肝硬化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疾病负担!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与关注。强调早期诊断与规范化治疗,以及患者本身积极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
  临床实践中,确实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到了晚期出现并发症或肝功能衰竭才被动地就医,如:因消化道大出血、腹水、黄疸、肝性脑病、甚至巨大的肝癌破裂引起肝区疼痛等。其实,到这时才来看病为时已晚,死亡率明显升高和生存期不会太长。患者及家属往往后悔莫及!作为临床医师也是扼腕叹息和感到非常痛心!为此,职业的使命感让我觉得非常值得发时间与精力进行科普宣教,这也是践行党中央关于健康促进与教育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的举措。作为慢性肝病健康教育科普系列之一,本文强调肝硬化患者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这必须从认清肝硬化的发生发展规律谈起。
  一、病因:肝硬化的“罪恶”根源
  肝硬化其实不是一种疾病,而是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病持续性进展的最终结局。大家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V)并不陌生,它就是导致我国人民肝硬化最常见的病因,通常称为“乙肝肝硬化”,其次,丙型肝炎(HCV)、血吸虫病、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其他病因还包括:胆汁淤积和免疫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或毒物、肝脏循环血管障碍、遗产代谢性疾病和原因不明的所谓隐源性肝硬化。这些病因是导致肝硬化形成的罪恶源泉!
  二、肝硬化病理形成过程:一条不归的罪恶之路
  上述各种病因均可引起肝脏的损伤与炎症,多是肝细胞的死亡启动炎症反应,慢性持续性炎症,伴随大量炎症细胞、免疫细胞激活及肝星状细胞的活化,进而放大了炎症反应的“杀伤力”,进一步扩大肝细胞死亡程度与范围。当然肝脏本身也会启动“再生修复”机制进行“抗争”。若不能将病因有效根除,任凭“犯罪分子”恣意横行,这些不断扩大的“黑恶势力”最终导致细胞外基质(主要是胶原组织或疤痕组织)在肝脏内过度沉积,形成所谓肝纤维化,通俗的讲就是肝脏“疤痕”形成,随着疤痕的不断累积最终形成肝硬化。顾名思义就是正常柔软而富有活力的健康肝脏变成了破旧不堪和瘢痕累累的硬的肝脏。肝脏慢慢失去了正常功能,其血管系统也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如门静脉压力升高表现门静脉高压。一旦出现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如腹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肝性脑病等就意味肝硬化进入失代偿期。每年5%-7%的早期肝硬化患者进展至失代偿肝硬化。
  三、肝硬化的并发症:威胁患者生命的罪魁祸首!
  随着肝脏进一步破坏与再生结节的形成,逐渐出现肝硬化的并发症,通常表现腹水、双下肢水肿、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感染(包括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及原发性肝癌等并发症,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感染、药物、免疫抑制剂和乙肝病毒激活等诱因下出现急性失代偿和慢加急性肝衰竭,内科治疗相当困难,若不进行肝移植,短期内(28天)病死率相当高,这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肝硬化患者自我健康管理策略:有章可循,常抓不懈
  通过患者自觉主动地学习,在熟悉了肝硬化的发生、发展演变规律的基础上,就应该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确定治疗方案与长期健康管理随访计划。切莫不当回事或顾忌就医!最终达根除病因,最大限度的打击“犯罪”,使其无懈可乘,最好让其“改邪归正”。
  第一,针对基础病因的治疗是根本。在医师的帮助下,力争找到肝硬化的病因,这是肝硬化形成的罪恶之“源泉”。根除病因,做到“标本兼治”才能阻止肝纤维化进展至肝硬化。在早期肝纤维化阶段、甚至肝硬化阶段有效消除病因,可以实现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逆转,让其“改邪归正”。即使到了肝硬化的终末期也不能放弃病因的治疗。
  1、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需要在医师指导下,商讨抗病毒策略,通常口服: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长期抗病毒治疗,不得随意停药。
  2、慢性丙肝抗病毒治疗,目前有长效干扰素+利巴韦林方案,以及口服直接抗病毒药物(DAA)。
  3、酒精性肝病:必须戒酒!包括含酒精的饮料。记住:红酒、啤酒也是酒。欧洲《肝脏病杂志》报道:就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而言,戒酒者活过3年的达65%,继续饮酒者则为0%。
  4、非酒精性脂肪肝:控制体重,调节饮食结构,控制代谢相关的危险因素,配合药物治疗。
  5、停止使用肝毒性药物,避免接触肝毒物。
  6、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和原发性硬化胆管炎应长期服用熊去氧胆酸;自身免疫性肝炎应用免疫抑制剂。
  7、其他:如肝窦状核变性(Wilson病)要低铜饮食;心源性肝硬化需要心内科医师指导就诊心功能不全;血管性疾病需要介入科或血管外科等多学科团队共同制定方案。
  第二,保肝及抗肝纤维化治疗。在病因治疗同时,也可以给予替代性治疗。要明白:不是所有的慢性肝病或肝硬化的病因均能明确;也不是所有的病因均能有效除去或病因去除后,肝纤维化就能停止进展。此时,中国特色的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就能彰显,通常推荐扶正化瘀胶囊和复方鳖甲软肝片。
  第三、基于病程阶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和规律的生活作息规则。
  第四、首次就医需要配合医生,全面评估肝硬化并发症。
  要全面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腹部超声或CT检查有无腹水、肝癌和巨脾;胃镜检查有无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形成。对于业已存在并发症,要按照专科医生要求进行针对性治疗。
  第五、长期随访计划的建议。
  按照医师建议的治疗和随访方案进行,贵在重视与坚持。构建良好互信的医患关系。
  1、一般3月随访1次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甲胎球蛋白(AFP)、腹部超声,根据需要检测乙肝或丙肝患者随访病毒滴度(HBV-DNA或HCV-DNA)。
  2、最好每年作一次腹部增强CT。
  3、对于首次检查存在曲张静脉者,根据需要每年复查1次胃镜检查。若无曲张静脉可以每隔2~3年复查1次胃镜。
  4、在医师指导下,处理并发症并密切随访。
  5、避免其他有害诱因:如感染、过劳、饮酒、过度或不适当用药。

    擅长:上、下消化道疾病,尤其是肝炎病毒携带者或慢性肝炎患者同时合并消化系统其他疾病(如食管炎、慢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胰腺炎、炎性肠病及药物或其他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纤维化、肝硬化、腹水和消化道出血及消化道肿瘤等)的诊断治疗及内镜诊断及治疗。
    擅长:食管炎、胃炎、肠炎、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肝硬化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及并发症的处理。
    擅长:

    常见消化科疾病的诊治,如消化道早癌筛查、息肉切除、静脉曲张的胃镜下套扎、硬化剂治疗,尤其是各种肝脏疾病的临床诊治,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以及自身免疫肝炎、脂肪性肝病及各种疑难危重肝胆疾病的诊断治疗。

    擅长:常见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治,如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对急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失代偿并发症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

    常见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结肠炎等消化疾病的诊治,以及消化道大出血的抢救治疗,胃肠镜常规操作。对于肝炎、肝硬化等肝病诊治及鉴别诊断,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对慢乙肝的抗病毒治疗时机把握,有一定心得。

    擅长:

    肝硬化、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熟练进行胃肠镜检查及治疗,如内镜止血、内镜下息肉切除等。

    擅长: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诊治,处理消化系统急重症,如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急性肝衰竭等。擅长消化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如胃镜下异物取出、内镜下支架植入、鼻肠营养管置入、EMR、APC 以及 ERCP 等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