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胃肠与疝外科
加入收藏

胆囊隆起样病变不容忽视,可能为腺瘤样息肉

    发布时间:2022-06-02    编辑:李悦
        浏览量:4167

(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摘要:38岁女患者体检时彩超提示胆囊隆起样病变,因担心其病变,及时到我院就诊。与患者沟通查体后,可疑有恶变倾向,收住院行腹部增强CT,结果显示胆囊壁强化结节,建议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并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为胆囊腺瘤样息肉,术后给予对症治疗,术后恢复良好,患者无不适症状,术后3天予以出院。


【基本信息】女、38岁

【疾病类型】胆囊腺瘤样息肉

【就诊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3月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治疗周期】住院5天

【治疗效果】手术成功,胆囊完整切除,患者无明显不适,术后3天出院


一、初次面诊

2022年3月的一天,我正常出诊坐诊,一位女患者持外院彩超检查单来咨询,询问到:”大夫,我胆囊上面有隆起样病变,我这不会是有什么问题吧?“,我接过彩超单子发现:胆囊大小正常,壁厚2mm,光滑,胆囊底部壁上可见14*16mm的回声结节,无声影,不移动。检查结果提示:胆囊隆起样病变,建议进一步检查。此时,我开始询问患者一般情况,患者是体检发现的胆囊病变,到今天有半年左右,半年中无腹部不适,无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无寒战高热,无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经过沟通后,建议患者住院进一步检查,并进行手术治疗,患者同意手术治疗,并且办理住院手续。


二、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肿瘤标记物基本正常。胸片、心电图无明显异常。为进一步明确胆囊底部隆起样病变,给患者行腹部增强CT,结果显示为胆囊底壁强化结节,诊断为胆囊占位性病变,建议手术治疗。告知患者需手术治疗,积极术前准备后,在麻醉科会诊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结果为,(胆囊)腺瘤样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未见明确浸润性改变,明确诊断为胆囊腺瘤型息肉。



三、治疗效果

手术后第一天,患者偶感切口疼痛,我告知患者切口痛为正常现象,并需禁食水,葡糖糖盐水补液,奥美拉唑抑酸、头孢克肟消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手术后第二天,患者切口疼痛明显缓解,告知患者下地活动,调整患者饮食,观察。手术后第三天,患者情况明显好转。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我告知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以及病理结果,患者出院时状况良好。


四、注意事项

很欣慰患者治疗及时,在患者出院后,应注意保持腹部切口敷料的干燥,如果有渗血、渗液等及时电话告知医务人员,确认是否需要再次复诊。患者病理结果回报胆囊腺瘤型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建议患者定期门诊随访复查。由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已经切掉,无胆囊排放胆汁,患者可出现腹泻的症状,属于正常现象,无需过度担心。饮食上,患者应低脂饮食,不可吃过多油腻食物、生冷食物。生活中,避免熬夜,保持良好的睡眠,适当调整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疾病的恢复。


五、个人感悟

胆囊腺瘤样息肉是胆囊壁向胆囊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大多患者无症状,在体检彩超可发现。胆囊腺瘤样息肉是胆囊癌的癌前病变。本病例的患者发现胆囊腺瘤样息肉,为有恶变倾向的胆囊息肉,需手术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创伤小,恢复快,越来越多的患者可以接受。

另外,胆囊腺瘤样息肉并不可怕,如果出现异常,建议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擅长:

    胃癌、直肠癌、结肠癌、小肠肿瘤、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乳腺癌及各种乳腺疾病、胰腺及十二指肠肿瘤、消化道炎症、消化道畸形、肝硬化门脉高压、胆道结石、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脾脏疾病等的诊治。

    擅长:

    开腹胃肠癌根治手术及腹腔镜下胃肠癌根治手术,特别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获得了满意疗效和功能。

    擅长:胃肠道肿瘤的规范治疗,熟练开放胃肠道肿瘤的根治手术及微创手术。
    擅长: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疝气、腹外疝、甲状腺功能亢进、甲减等胃肠及甲状腺疾病的诊治。
    擅长:胃肠道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微创手术治疗及腹壁疝的手术治疗、急腹症的处理等,能熟练操作腹腔镜下疝修补术、大肠癌根治术、胃癌根治术。
    擅长:胃肠道、肛肠疾病以及疝的治疗,如胃肠道肿瘤、痔、肛瘘、肠梗阻等。
    擅长:急性阑尾炎、肠梗阻、十二指肠穿孔、疝气、胃肠肿瘤等疾病的诊治。
    擅长:胃癌、肠癌的微创手术(部分可行无切口手术)、极限低位直肠癌微创保肛手术、疝与腹壁疾病微创手术、肥胖与糖尿病微创手术。
    擅长:

    大肠癌、直肠癌、结肠癌、十二指肠腺癌等胃肠肿瘤,以及老年病肿瘤的外科治疗。

    擅长: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等甲状腺疾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