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有来心理诊室 青少年情绪
加入收藏

青少年总习惯拖延、行动力弱怎么办?(内附解决办法及详细案例)

    发布时间:2023-02-09    编辑:尹建民
        浏览量:1626

拖延,是大部分成年人也容易陷入其中的旋涡,但许多人拖延、行动力弱的习惯,其实在青少年时就已经养成了。

我是有来心理认证的青少年领域咨询师,下面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拖延”是怎么在成长过程中产生、并“源远流长、为害一方”,同时我将以我的专业咨询经验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希望对您起到帮助。

拖延、行动力弱是日常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大部分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拖延、行动力弱的情况。所谓拖延、行动力弱指的是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具有拖延习惯的青少年个体往往急于求成,幻想在短时间内就能得到及时反馈,因此会在完成学校或家长布置的任务时被一些娱乐性活动分散注意力,以此获得愉悦感和满足感。发现临近截止日期后,又为自己设置了不切实际的过高目标,期望能够按时高效地完成任务,但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学生而言,频繁的拖延行为容易形成不良习惯,不仅会导致个体学业成绩下降、学习效率降低、而且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足,产生畏难和逃避行为。严重情况下还会引发不良情绪和躯体化症状。

表现

启动迟滞

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少青少年有着种种美好的设想,痛下决心,认真制定计划。但在实施过程中,无法控制短期、令人愉悦但与任务无关的活动的诱惑,往往是浪费很多时间后,预感到无法预期完成计划后,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选择不开启已经制定的计划。

中途放弃

部分青少年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和困难,就立刻产生畏难情绪,不愿意积极动脑解决问题,总想绕开问题;有些青少年缺乏足够的意志力来坚持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很容易中途放弃自己所希望完成的任务或将自己希望实现的学习任务无限推迟,幻想自己未来会完成现在的任务。

避重就轻

有的青少年在完成任务时,喜欢先做那些比较容易但不是很重要的部分,以获得满足感,却不愿意推进未完成的内容。这样做实际上不愿意去面对复杂任务中的困难和挑战。

注意力转移

许多青少年都有注意力缺陷的问题,表现为经常注意力分散、冲动和躁动不安。几乎所有注意力缺乏紊乱症患者都有执行功能上的问题,他们会在进行某项任务的途中不断被其他的事项吸引、转移注意,或是感到无聊、烦闷,需要找一些另外更有趣的事情来做。

脑科学研究表明,这是源于他们不能以目的为导向,运用时间上的自我控制来抑制当下的反应。

原因

生理因素

有些青少年本身属于慢热型,做事情比较谨慎小心,但是速度相对较慢。从家长、老师的角度看,就感到他们是拖拉和磨蹭的。这类孩子并不是刻意如此,而是内在特质所致。对待这类孩子,家长应该给予更多的接纳和理解,耐心陪伴并给予适当的肯定、鼓励。当这类孩子获得更多自我效能感后,就会愈发相信自己,逐步提升完成任务的速度,对于这类青少年是不需要特别担心的。

需要注意的是,当青少年缺乏足够的睡眠、承受过大压力、饮用大量刺激性饮料,如咖啡,长期情绪焦虑、紧张等,都会导致他们的大脑前额叶无法正常工作,进而导致自控力下降,出现较为严重的拖延/行动力弱的情况。

心理因素

1.逆反

有些父母教育过于强势、严格、精细,孩子会因此变得非常磨蹭。由于这些孩子不敢与家长进行正面对抗,他们会选择用拖拉磨蹭这样的隐性方式来对抗。

2.负面认知

有些父母过于要求完美,不断催促会打乱孩子内在秩序,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形成了对孩子的控制。总是催促孩子,就会给孩子一个不良的心理暗示“我动作很慢”,渐渐的孩子就会给自己一个定位,形成一个负面的标签:“我是一个慢动作的人”“我是需要被催促的”。孩子产生这种心理后,就会使自己的行为渐渐符合这个标签,于是出现了家长越着急,孩子越慢,从而产生恶性循环。被控制后的孩子不但会失去自我,也失去了自律,他们将对自己管理的权利交给了家长,逐步变成没有催促也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

3.学习压力

有些青少年在学校生活中,由于学习任务过重,为了应付繁重的作业任务不得不反复熬夜,其结果是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为了满足休息的愿望,就只能延缓事情的完成;或是选择选择相信主观时间,按照自己的时间感受来做事,从而使自己更自在、更具有掌控感。

4.注意力缺陷

拖延者基本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想到,但做不到。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是执行力障碍跟注意力缺失这对搭档,联手导致了对全局领导规划能力的缺乏。(几乎所有注意力缺乏紊乱症患者都有执行功能上的问题,但执行功能障碍不一定伴随注意力缺失紊乱。)

解决

练习提升自控力

青少年在面临诸多任务时,应制定符合自身能力与期望的规划,可以根据事务的轻重缓急将其进行分类,按照顺序依次完成。当外界纷繁的干扰和诱惑较多时,有意识地使其远离自己的视线范围,主动克服或抑制欲望与需求,稳定自己的注意力,降低冲动性行为,关注当前的学业任务。在达成一个具体目标之后,可以适当地给予自己一些鼓励,为实现远期利益奠定基础。这些都是自控的很重要的方法。

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和内在尊重感

家长应该了解积极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性,认识到拖延的危害和两者之间的关联。父母对子女的支持、理解,可以促使亲子间亲密关系的建立,而良好的家庭关系正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家长可以在了解自身孩子特点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监督。帮助子女学习时间管理,引导其学会合理安排时间,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同时不要管教那么严苛,多倾听孩子的话,表达对孩子的尊重,这样可以减轻孩子的对抗性拖拉及行动力弱的问题。

正确看待负面情绪

青少年应学习对自身有积极正确的认识,善于发现自身优势,理性看待并接纳缺陷,通过积极心理暗示提升自信心。同时,将问题视为挑战而非威胁,获得的成功经验越多,自我效能感的水平也会越高,由此形成正向激励,让青少年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进一步减少拖延行为出现的频率。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良好的运动习惯,合理的睡眠时间,健康膳食,减少刺激性饮料的饮用,适度的同伴玩耍以及自然环境玩耍,都是青少年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都为青少年身心健康提供很好的支撑,从而保障大脑能够更好地执行自控功能,保持稳定的情绪。

主动寻求帮助

青少年要对自身的拖延行为引起足够的重视,清楚地认识拖延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应主动找心理老师进行心态调整,早日解脱拖延与负面情绪缠绕循环的阴影;有意识地学习时间管理、自控力、专注力提升等相关知识,进行相关练习和心理辅导。

拖延和行动力弱是青少年成长阶段面临的挑战,也是提升的机遇。专业且有针对地训练可以帮助青少年正视和摆脱拖延行为,调整不合理的认知,摆脱负面情绪困扰,养成新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这对于提升青少年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信心都是非常有利的。同时,有关自控力、时间管理、专注力的学习可以在训练实践中得到反馈和体验。

如有需要,可到有来心理预约咨询,有来心理甄选领域内top咨询师,进行专业科普和预约咨询服务。

案例

刘丽(化名)13岁,女,性格安静,内向。自上初中二年级后,几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家长很着急,参照网上公众号推荐,给刘丽买了很多练习册希望她能多做练习。每天晚上,刘丽在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还要完成母亲给提供的各类练习册。有时候白天很累,母亲看她动作慢会很焦虑,不停地催促,希望她能快点完成好睡觉。每天晚上,刘丽通常要很在找文具上花费很多时间,并且会不时地发呆,无法专注,很晚才能完成所有内容。睡觉前仍需要磨蹭很久才睡,早上不愿意起床,性格开始变得更加内向,不愿意跟同学交流。老师向家长反馈,刘丽上课感觉状态有些神游,作业总是没法按期交,有时受到批评时表现得不耐烦。

个案分析

主要成因:

(1)自我效能感低:升入高年级后,学业难度加大,原有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不再适用,孩子学习受到了困难,感受到了挫败和焦虑,无从释放,逐步形成了对自己不合理的认知。

(2)家长过高的期待。妈妈的焦虑是很显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无形加重了孩子的无力感。孩子没有时间休息,疲惫,任务过多无法完成,只能在催促中,通过拖延,玩文具,得到片刻的休息。

心理辅导方法:

(1)与刘丽和父母有效沟通,寻找共同目标。经过和刘丽的单独交流,通过与其父母的沟通,先让父母把期望值放低,和刘丽分析成绩提不上去的原因,制定短期学习目标,减轻缓解孩子压力。

(2)与刘丽进行躯体训练,刘丽负面情绪得到了释放,专注力提升了很多,学习效率也有很大提升。

(3)通过和刘丽的心理辅导,调整认知角度,让她正确看待自己所处的状态、接纳自己的拖延、学习摆脱拖延的方法,鼓励她通过行动和改变,适应当前的挑战。

(4)建议刘丽多与同学交流,疏解内心压力,借鉴其他同学的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方法。

经过五次心理辅导,刘丽的拖延和行动力弱的行为有很大改善,学习和人际关系都变好了,家长反馈很有效果。

(文章来自“有来心理”公众号,关注可获取更多科普。)

    擅长:1. 儿童青少年辍学、厌学、网瘾等问题疏导;2. 儿童青少年学校适应困难、学习压力大、考试焦虑、学习动力不足、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的心理辅导;3. 儿童青少年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暴躁/低落、失眠、睡眠困难等问题的辅导;4. 儿童青少年多动、抽动、哮喘、习惯性肌肉痉挛、揪头发、习惯性清嗓子/咳嗽等躯体行为;5. 家庭子女教育,亲子关系冲突等问题的咨询与指导;6. 特需儿童(不限于自闭症谱系)心理辅导、家庭教养等问题的咨询与指导。
    擅长:擅长解决儿童青少年厌学辍学、一般性情绪困扰:焦虑、抑郁等、青春期叛逆、学业压力、考试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多动抽动、早恋/性教育、手机/游戏网瘾、学校适应不良、人际关系敏感、校园霸凌等问题。
    擅长:擅长解决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情绪问题、人际敏感、学习问题如压力过大;厌学情绪等、行为问题以及青少年个人成长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