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因为每种头孢类药物,其体内代谢快慢不同,因而为了安全起见,至少使用头孢类药物最好1周以后再饮酒。
因为酒的主要成分是酒精,而头孢类药物可以抑制酒精的代谢。如果头孢类药物在体内还没有代谢完就饮酒,就可能会抑制酒精的代谢,而出现面色潮红、头晕、恶心、呕吐、心悸等醉酒样症状,即常听说的双硫仑样反应,甚至严重会导致休克及死亡。
所以,一定要等到头孢类药物在体内完全排出后,方可饮酒。
临床医生在临床给病人开具头孢类药物时,也一定要给患者交代用药期间不可以饮酒,它的原理是因为头孢类药物可以抑制酒精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乙醛脱氢酶。酒精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乙醛,是导致醉酒样症状的主要物质,正常情况下,乙醛会在体内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迅速转变成乙酸,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头孢类药物由于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从而导致体内乙醛向乙酸的转化受到抑制,导致体内乙醛的大量堆积,从而引起醉酒样的症状。
有些患者不能够饮酒,就是因为体内本身缺少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这类人员稍微喝一点酒,都可能会出现面色潮红等症状,所以这类人更要注意少饮酒,以免出现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