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诊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心内科
加入收藏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发布时间:2023-06-30    编辑:曹君娴
        浏览量:3594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确诊后需要进行危险度分层评估心源性猝死的风险,针对不同的危险度分层采取相应抗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治疗措施,预防猝死发生,以期增加患者生存率,主要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其他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一、一般治疗

禁止剧烈运动,尤其是竞技性活动。注意休息,生活规律,戒烟戒酒,避免咖啡、浓茶等刺激食物。

二、药物治疗

1、抗心律失常药

(1)胺碘酮:Ⅲ类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各类心律失常尤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及心力衰竭)的治疗。注意在治疗开始之前,必须实施心电图和血清钾检查,治疗期间推荐监测转氨酶和心电监测。如果出现窦性心动过缓、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或双分支阻滞,则应该暂停治疗。

(2)索他洛尔:β受体阻滞剂。用于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各种室性心律失常等症状。可减少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猝死的危险。

(3)美西律:Ⅰ类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各种病因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不宜长期应用。

2、抗心力衰竭药物

(1)呋塞米:袢利尿剂,作用于髓拌升支粗段,排钠排钾,为强效利尿剂。适用于心力衰竭患者减轻水肿。但注意低血钾的副作用,应监测血钾。

(2)螺内酯:保钾利尿剂,作用于肾远曲小管远端,通过拮抗醛固酮或直接抑制Na-K交换而具有保钾作用,利尿作用弱,多与排钾利尿剂联用以加强利尿效果并预防低血钾。

(3)卡托普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心衰患者神经-体液代偿机制的不利影响,改善心室重塑。早期足量应用除可缓解症状,还能延缓心衰进展,降低不同病因、不同程度心力衰竭患者及伴或不伴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服药后需注意监测肾功能与血钾。副作用主要包括低血压、肾功能一过性恶化、高血钾、干咳和血管性水肿等。

(4)比索洛尔:β受体拮抗剂,可抑制交感神经激活对心力衰竭代偿的不利作用。心力衰竭患者长期应用β受体拮抗剂能减轻症状,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和住院率。

(5)地高辛: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可显著减轻轻中度心衰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运动耐量,减少住院率,但对生存率无明显改变。用药后需警惕洋地黄中毒。

三、其他治疗

1、射频消融术

射频消融治疗是目前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室速的较新、较安全、较有效的非药物疗法。主要应用于药物治疗不能耐受或无效的室速病人。但由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种进行性疾病,一种类型室速被消融后,仍可能会出现新的室速,故导管消融术有较大的局限性。若存在严重的致心律失常病灶和进展性心肌病,治疗效果可能不佳。

2、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起搏器

高危患者药物治疗不满意者可选用,尚需同时用药物或其他措施。植入心律转复除颤起搏器是预防猝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长期预后,明显优于药物或其他疗法。

四手术治疗

1、右心室病变切除术: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效果不理想者。视病情可施行右心室切开术、右心室局部病变切除术、心内膜电灼剥离术和右心室离断术。但由于手术创面大,患者较难接受。

2、心脏移植术:对进行性和顽固性心力衰竭或室性心律失常不能控制者可进行心脏移植术。

    擅长: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房颤及心力衰竭的诊治,以及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等。
    擅长:高血压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诊断和药物治疗。
    擅长:复杂、疑难心脏病的诊断,尤其擅长复杂、疑难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擅长:各种心脏病舒缩功能的无创研究,以及冠心病(心肌梗塞)、肺心病、高血压、心衰、心律失常、心肌疾病及各种疑难心脏病的诊断和内科治疗等。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房颤诊治、心肌细胞移植等。
    擅长:冠心病、心率失常、先天性心脏病、周围血管病等心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擅长:冠心病介入治疗以及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疾病、心脏瓣膜病等的诊治。
    擅长: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以及急重危患病的抢救等。
    擅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以及心绞痛、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